李太白、白玉蟾走在上華山的道路上。
李太白笑道:“要說這華山也是你們道教之名山”
白玉蟾:“不過是《書經·禹貢篇》載華山為軒轅黃帝會群仙之所。”
李太白笑了笑:“《水經·渭水注》載,‘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古‘花’、‘華’通用,故‘華山’即‘花山’。”
“而《白虎通義》載,西方為華山,少陰用事,萬物生華,故曰華山。”
白玉蟾:“你倒是什麼書都讀過?”
李太白雙手抱於腦後,身形倒走在白玉蟾麵前。
李太白微笑道:“老漢有時候不讓小爺讀傳奇小說,閒來沒事時就是在看書,所以看得比較雜些。”
華山北峰四麵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台,因此又名雲台峰。峰北臨白雲峰,東近量掌山,上通東西南三峰,下接溝幢峽危道,峰頭是由幾組巨石拚接,渾然天成。絕頂處有平台,建有倚雲亭,是南望華山三峰和蒼龍嶺的好地方。峰腰樹木蔥鬱,秀氣充盈。
李太白道:“傳說廣寧子創建華山派之後,這華山派倒也興旺,隻是如今宗門內沒有大宗師坐鎮。之前我們在鳳棲莊見過那位華山掌門盧鉞,也不過是小宗師。”
白玉蟾:“我們是來華山遊玩的。”
李太白:“既然有一麵之緣,我們去拜訪一下也好,順便可以蹭頓飯吃,盧鉞不可能小氣到,連飯都不舍得管。”
李太白笑道:“華山的三峰倒也是一奇觀。”
“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穀高掌開。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
西峰為一塊完整巨石,渾然天成。西北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華山叫蓮花山。
峰南側是千丈絕壁,直立如削,下臨一斷層深壑,同三公山、三鳳山隔絕。南峰由一峰二頂組成,東側一頂叫鬆檜峰,西側一頂叫落雁峰,也有說南峰由三頂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內。這樣一來,落雁峰最高居中,鬆檜峰居東,孝子峰居西,整體象一把圈椅,三個峰頂恰似一尊麵北而坐的巨人
白玉蟾道:“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並不是一句空話,華山鐘靈頂秀,也是仙家福地。”
李太白:“我們先是登了北峰,登上這西峰倒是覺得四周群山起伏,雲霞四披,周野屏開,黃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鄉神府,萬種俗念,一掃而空。”
“哈哈哈——也是我們本就不是俗人。”
白玉蟾:“俗人又有何不好!”
李太白笑道:“俗是俗,但也不能失了風雅。”
“書上寫到,這西峰南崖有山脊與南峰相連,長百餘丈。石色蒼黛,形態好象一條屈縮的巨龍,人稱為屈嶺,也稱小蒼龍嶺。雖是華山著名的險道,但是憑借咱們倆人的輕功造詣,也不難,所以可以從這小蒼龍嶺去往南峰。”
“隨你——”
李太白微微一笑:“南峰是華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嶽最高峰,古人尊稱它是華山元首。五嶽呀——我們可以遊玩個遍。”
白玉蟾:“隨心而已——”
二人憑借自身的輕功,度過小蒼龍嶺也是不難,二人剛到了南峰,行至不久,卻見一人衣衫見血,手持長劍怒斥道:“爾等真是無法無天——”
圍攻之人共有七人,個個手持長劍,其服飾明顯不是華山派的。
而被圍攻之人,卻是華山掌門盧鉞。
李太白詫異道:“那不是華山掌門嗎?怎麼在自己家也會被人群毆?太丟臉了!”
這時那七人回過頭來看向李太白、白玉蟾二人。
為首的一位年輕人劍指李太白:“二位朋友,這裡可沒有你們什麼事情!”
李太白看向華山掌門:“盧掌門好——”
“原來是兩位公子——”盧鉞咳血,顯然是受了很重的傷。
李太白打趣道:“盧掌門這是怎麼了?”
“這般狼狽!”
盧鉞看著眼前的七位人:“家門不幸,出了逆徒。咳咳咳——”
“既然都看見了,那就也一起上路吧!”為首之人,怒目一橫瞬間出劍。
李太白側身躲了過去:“你們打你們的,何必牽扯上我們,我們隻是路過而已——”
那人卻道:“隻因你們看見了不該看見的事情!”
李太白身形躲閃,那人的長劍始終碰不到李太白。
李太白看向盧鉞:“盧掌門——我們救了你,怎麼也該請頓飯吧!”
盧鉞先是錯愕,隨即道:“還請兩位公子幫忙,事後必有厚報。一頓飯不足為謝——”
李太白微微一笑:“一頓飯就好——”
李太白一劍指逼退那人,那人見李太白身手不凡,自知自己一人不是其對手,急忙道:“一起上——”
李太白悠然道:“哎——小爺本不想拔劍,但是你們不講武德啊——”
李太白揮指,隻見青蓮劍飛出,隻有半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