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李榮正在講他博士的工作計劃:
“首先,我們準備設計一個經典的室內bef實驗,通過控製植物物種數目來設置多樣性梯度,通過控製澆水量設置一個水分梯度……”
“其次,我們準備設計一個控製微生物多樣性梯度的bef實驗,然後同樣在水分梯度下探討地下生物多樣性—生態係統功能關係……”
“第三部分是,我們準備開展一下大尺度的野外調查,在中國北方區域進行實地調查,收集植物與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數據,然後探究在自然乾旱梯度下的生物多樣性—生態係統功能關係……”
“以上便是我在博士期間的所有研究計劃。最後,感謝我的導師張輔教授的指導,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李榮演講結束之後,院長看了一下時間,說道,
“時間剛剛好,咱們還有十五分鐘提問,各位老師開始提問吧。”
李榮不由得暗自吐了一口氣,幸好他昨天反複練習了很多遍,今天也儘可能放慢講的語速,才剛好在這個時間講完。
幾個老師互相看了看,《植物學》的張老師第一個說道,
“你覺得bef到底是什麼?”
李榮不慌不忙地說道,
“bef其實就是探究生物多樣性的作用,與生態係統功能有什麼關係,能產出什麼樣的生態服務價值。”
“生物多樣性喪失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共識,那麼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後果和影響依舊值得我們去探究,同時我們也需要進一步考慮生物多樣性喪失是如何影響生態係統功能的,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否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張老師點點頭,並且挺有興趣地追問到,“那你覺得你研究的創新點在什麼地方呢?”
李榮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第一方麵,我們是通過野外調查和控製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在以往的研究中是沒有的。
第二方麵,我們同時考慮了地上和地下生物多樣性,這對於我們理解生物多樣性生態係統功能關係能有一個更全麵的作用。在過去,微生物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暗箱,並不能很好的理解微生物的作用,但是現在隨著技術的法展,我們可以將微生物納入研究範疇。
第三部分,我們將生物多樣性的不同維度考慮到了,不僅僅是其物種多樣性,我們進一步考慮了功能多樣性以及遺傳多樣性,這也是在前人的研究中很少見到的。”
“好的,我沒有問題了。”張老師說道。
李榮其實講的比較清楚了,其他幾個老師沒人說話。於是院長開口了,
“李榮同學,我不是做你們這一塊的哈,不過我覺得你的工作量比較大,會不會一個博士期間做不完?”
“老師,我們考慮到了工作量的問題,所以這個實驗其中有些部分可能會分出來作為其他的課題給其他學生來完成。”李榮說道。
隨後,教《生物化學》的老師提了個問題,
“你這個基本上都是在宏觀的角度來進行論述,有沒有可能從分子機理的角度來探究一個具體的響應途徑呢?”
李榮不免搖了搖頭,隻能感歎隔行如隔山,但是還得打足精神說道,“老師,我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將這塊考慮進來。”
眾所周知,以後考慮=不考慮。
……
最後,院長做了總結,說道,
“好的,你的麵試到此結束,下一位。”
“謝謝各位老師。”李榮鞠了個躬表示感謝,然後走下講台。
推門出去之後,其他學生都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想要打探一下麵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