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完微信後,稍微聊了聊,晚飯便開始了。
晚飯也是擺在院子裡,分了兩桌,老師們一桌學生們一桌。
李榮本來是想去學生那桌坐著,和劉莉坐到一起,結果被張輔拉了過來,
“來,你來負責倒酒吧。”
“……好。”李榮大概知道,張輔是準備給他鋪路,把自己的人脈資源介紹給他,也以便他和這些“師門長輩”們更加熟悉,因此也沒有拒絕,隻好對著劉莉聳了聳肩,表明很無奈。
雖然李榮上了桌,不過卻是坐在了末位,倒是和趙院士相對坐著,邊上挨著的是馬老師和水木的鄭老師。
飯菜逐一上來,李榮注意到好像不是西北這邊的菜係,整體看起來偏精致。
吃飯的流程跟以往的學術飯局差不多,先是趙院士講了開場詞,然後大家一邊說說笑笑一邊吃了起來。
李榮在邊上很有眼色的轉著桌盤,哪個老師有想要夾菜的意願的時候,便停下來,等夾完了再以很慢的速度轉著圈,順便自己抽空吃兩口。
作為唯一一個混入老師群體裡的學生,李榮自然也成為飯桌上被人們所關注的焦點之一。
“張師兄,你們課題組今年產出成果很不錯呀,這個小家夥很不錯嘛?”
有今天聽了報告的老師將話題引到李榮身上。
“哈哈哈,這小家夥能力挺不錯的,他帶了幾個本科生自己做的實驗,自己做的分析,我都沒咋指導。”張輔得意的說道。
有些之前沒有聽過李榮報告,對他不是很熟悉的老師,這時才恍然大悟。
畢竟在國內的學術圈,大家對於一篇文章,更加會注意的是通訊作者,而不是第一作者,往往會說這是哪個通訊作者課題組的工作。
“小夥子挺不錯的,靜下心來,好好乾!”趙院士也點頭表示認可。
學生階段,名氣積累會很慢的,如果在大佬們麵前都混個臉熟,那就不一樣了。
菜過五味,便開始喝酒了。
今天上的酒是茅台,李榮也是難得在這種場合見到茅台,以前基本上喝的都是平價酒。
酒一上來,他便很有眼色的拿了十來個分酒器,挨個倒上,然後每個老師麵前放上一分酒器。
倒完酒後,趙院士先提了一杯,
“大家也有很多年沒有聚的這麼齊過了,今天借這次會議的機會,一方麵祝賀張輔當選優青,另一方麵便是齊心協力申請明年的973項目,大家先喝一個!”
趙院士一口喝完,眾人連忙也跟著喝完。
第一杯酒喝完,大家便隨意了很多,都是熟悉的與熟悉的互相敬酒,李榮倒是沒有喝多少,隨時留意著酒桌上誰的酒空了,便立馬補上。
正當李榮倒完酒,在悄悄夾菜的時候,水木的鄭老師端著杯子走了過來,
“李同學,咱倆喝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