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雲聽完陳哲茂的建議後,當即便表示自己會儘快組織團隊。
當然,他是不可能將自己的私人團隊帶過來的。
於是,一周之後……
這天陽光明媚,微風拂麵。
淩雲滿懷信心地帶著一整套精心設計的方案,和一個小巧玲瓏的原型機,邁著輕快的步伐,踏入了航天研究院那座宏偉的測試中心。
這座測試中心內充滿了高科技的氣息。
淩雲的到來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工作人員們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
淩雲的設計方案和原型機堪稱創新的傑作。
他巧妙地將離子推進的高比衝,和等離子體推進的高推力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推進係統。
更為關鍵的是,他采用了一種新型的超導材料,作為能量轉換的核心,使得整個係統的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趙院士是航天領域的權威專家。
當他看到淩雲帶來的測試數據時,不禁瞠目結舌,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
“這……這太不可思議了!”
他的眼睛緊盯著數據,仿佛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
“比衝竟然達到了秒,推力更是傳統離子推進的十倍!”
這個驚人的結果,意味著淩雲的發明將徹底改變航天推進技術的格局,為人類探索宇宙帶來新的可能性。
“你……你是怎麼做到的?”
趙院士滿是不可思議的看向淩雲問道。
但對方聽後卻是淺淺一笑回答說。
“也沒什麼,就是聽陳局長的建議,組建了個自己的團隊!”
聽到這話,趙院士嘴角當即一陣抽搐。
他好像回答了,但好像又沒回答。
組建一個團隊就搞出來等離子推進器了?
開什麼國際玩笑呢!
不過,既然對方不想說,趙院士也不好多問什麼。
行,那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轉眼又過了三個月。
在這段時間裡,淩雲和他組建的新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對新型推進係統進行了反複的測試和優化。
終於,搭載著淩雲研發的新型推進係統的“觀天7”衛星,成功地發射升空。
這顆衛星不僅在分辨率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0.1米,能夠清晰地觀測到地球上的每一個細節,而且由於推進係統的高效,其服役壽命預計將延長至15年,遠遠超過了以往的衛星。
衛星發射成功的當晚。
正在研究室內寫總結的淩雲,手機突然響了起來,是宋斯雅打來的電話。
“淩雲!”
宋斯雅的聲音中透露出難以抑製的興奮。
“首長對你的貢獻非常滿意。”
“我們希望能將這項技術應用到更多的航天項目中,你同意嗎?”
“我當然同意了,而且已經準備好了完整的技術文檔了。”
淩雲自信滿滿地回答道。
此時,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對自己工作成果的自豪。
“這些文檔涵蓋了材料配方和製造工藝等各個方麵。”
宋斯雅再次對淩雲表示了祝賀,並且表示國家一定會銘記他的貢獻。
淩雲聽後卻隻表示是自己應該做的。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淩雲的離子等離子體推進係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多顆衛星和空間站補給飛船,都成功地裝備了這一先進的推進係統,展現出了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
半年之後,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遍了整個種花——“嫦娥六號”探月計劃正式啟動!
這一計劃的目標,是首次嘗試在月球背麵進行采樣並返回地球,這無疑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在眾多專家和技術人員中,淩雲再次受到邀請,參與到關鍵技術的攻關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