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梨笑盈盈走過去將自己的背簍放上去,熟練地爬上小驢車。
“好,爺爺鎖一下門。”
胥老將院門落鎖,駕著小驢車帶著她出發。
路上看到村長帶著村裡的男丁們正在賣力修路,溫梨客氣與他們打招呼。
村裡的人看到他們,也紛紛熱情問候。
“今日胥老一同進城嗎?早去早回,我們等你們接人平安歸家。”
“哎,黃爺爺,黃叔,你們慢慢忙。”
這次一同出示公告的,其實還有縣令大人下達的一項惠民之策。
由縣令牽頭募集善款,凡是溪頭縣各大小商戶,自願出資為偏遠村落施財修繕道路的。
根據捐贈銀錢數額,適當減免商稅、人頭稅等稅收,並出善人榜,來年能得縣令親手題牌匾。
才幾日功夫,便募集了不少銀兩。
水光村離縣城較遠,路又偏,薛縣令直接拍板,就從這個村子修起。
水光村有幸成了第一個修繕道路的村落。
村長黃有鬆高興得一早帶村裡的男人和半大小子們,到村口土地廟前放了兩長串鞭炮。
村裡的路從官道一直要修到村子中間。
溫梨家的小院子剛好也在修繕範圍內。
說修就修,縣衙第二日就派了差爺下來監工。
村裡的男丁,如肯來上工參與修路的,每人每日兩文錢,不包飯食。
修的自己村裡的路,還有錢賺,村中男女老少大老爺們,隻要不是好吃懶做,紛紛出動。
就連鄰邊的幾個村莊得此消息,也紛紛趕過來加入修路隊伍。
所以今日去縣衙接人的,幾乎都是家中老嫗和婦人。
這坑坑窪窪的泥子路,早就該修繕一番。
不然一到下雨天,那真是無處落腳,滿路泥巴,鞋子和褲腳都不能幸免。
溫梨坐在驢車上一路搖晃,上了官道,她從背簍裡掏出熱乎乎的包子遞給胥老,自己啃了一個。
驢車慢悠悠行駛,一個多時辰才到達縣城。
她等在城門口,胥老去拴馬車。
出示路引後,他們入了城門直奔縣衙。
可縣衙門口卻排起長隊,一眼望不到頭,全是來領人的。
胥老口吐一口老煙,蹙著眉提議:
“我們午後再來吧,人太多,先去忙彆的。”
溫梨也讚同:“好,那先陪您去藥鋪,我再去糧鋪買白麵。”
“可能午後都不一定會少,再遲些也可以,咱們趕在天黑前過來領人回家就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