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麵看起來非常平整的玻璃。
就需要用到自流平的方式,來將模具與玻璃接觸的這一麵,製作得非常平整才行。
但凡是有一絲的凹陷。
又或是放外麵突出的部分。
都會讓玻璃看起來有些扭曲,又或是導致透光的時候,折射性質發生一些偏轉。
但他若是先將耐高溫的乾鍋,燒製一個出來,當做是第一階段的模具。
然後再用金屬銅融化成金屬溶液,倒進這個模具裡麵,通過熔爐繼續進行加溫。
那麼受到重力的影響。
模具裡麵的銅水溶液,就會自然而然的在表麵,形成一個平整的光滑表麵。
最後再通過自然冷卻的方式。
讓金屬表麵的降溫同步。
這樣他就可以獲得一個,足夠平整的第二階段性模具。
隻要將這個金屬模具搞定,那麼後續的第三階段模具,就會變得非常的簡單了。
不管是第三階段下方的母模具。
又或是上方的子模具。
都可以通過這個金屬模具,來將它們與玻璃接觸的這個麵,壓製的非常平整。
畢竟陸離采用的模具製作方法。
是通過第二階段的金屬模具,來進行一比一的倒模。
如此形成的子母模具,就可以變成兩個完全相同的平麵,並且通過組合的方式。
來限製它的整體厚度。
之所以會這麼複雜,完全是因為玻璃的特性,與金屬有著很大的不同。
它需要在加熱的狀態下。
還會變得柔軟。
並且擁有非常強大的可塑性。
但若是溫度一旦下降到一個臨界點,玻璃就會完全的變硬,不再具備任何的延伸性。
已經韌性。
稍微用東西去碰撞一下。
都有可能導致玻璃出現破碎。
不像金屬那樣,碰撞之後也僅僅隻是發生形變,還可以用鐵錘敲打的方式來進行修複。
時間就在這個過程之中。
一天一天的過去。
陸離在第三天的時候,成功的將第一階段的模具製作出來,然後通過熔煉黃銅的方法。
繼續走出第二個階段的金屬平麵模具。
然後再通過這個模具,又花費了四天的時間,才成功的將第三階段的植物模具完成。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
陸離嘗試燒住的那一小塊玻璃,也在完全冷卻之後,變成了幾乎沒有什麼雜色的透明玻璃。
雖然效果達不到工業化的程度。
但放在這個荒野世界之中,這也已經可以算得上是非常不錯了。
至少透過玻璃,陸離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位於遠方的大山和雲層。
而且燒製玻璃的方法。
也沒有出現任何的問題。
換句話說就是,隻要他按照這次的燒製方法,就可以輕鬆的將石英石。
給熔煉成玻璃溶液。
“花了我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能不能行就看這一次了。”
時間來到第二天早上,陸離將燒製好的子母模具,從窯爐裡麵取出來。
經過他仔細的調整。
和反複的確定。
這個子母模具中間的厚度,四個角的方向,幾乎全都達到了相差無幾的程度。
按理說。
用這個模具壓出來的玻璃。
整體的厚度也會非常的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