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確保了食物和安全,兩個幸存者最關注的問題,眾人自然而然選擇信服。
甚至,第六區的12個幸存者團,開始陸陸續續將剩餘的幸存者,也全都接了過來。
實際上,每一個幸存者團體,並不僅僅隻有十幾人,人數大概在二三十人左右。
但是為了安全起見,他們將一部分人,留在自己的避難所,隻帶了十幾人外出。
隻是如今看來,他們避難所所在的區域,已經沒有那麼安全,很可能會受到變異生物、腐屍、螢蝗的攻擊。
反倒是第六區,有冰牆和陸深守衛,幾乎沒有任何危險可言,安全程度極高。
除此以外,其他幾個大區的個體幸存者,在了解到第六區的情況後,也陸陸續續有人轉移過來。
對於這些個體幸存者而言,本就是為了混生活,自然是哪裡安全,就往哪裡跑。
這就導致,在短短五天時間內,周圍的冰磚堡壘數量,翻了一倍不止。
總人數,是從原本的200多人,直接暴漲到500多人。
對此情況,陸深雖然有些頭疼,但也並沒有拒絕。
此事有利有弊,隻是需要從不同角度來看。
人數的增多,必然會大幅消耗周圍的自然資源,無論是野菜還是木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數量會越來越少,加大了生存難度。
但是,有生力量的增多,也會給周圍這片區域帶來活力,增強整體防守強度。
甚至,還能逐漸形成交易市場,增強商品流通。
但是同樣,人數的增多,也會導致治安問題嚴峻。
平時除了需要建造冰牆以外,還需要安排一部分人手,規範周圍一帶的治安問題。
這時候,12個幸存者團體的作用,就能完全彰顯出來。
何為幸存者團體?何為幸存者營地?
本就代表了幸存者中,實力最強大的一批人!
不需要陸深自己出手,單單是12個幸存者團體,有足夠強大的勢力,壓製住這些個體幸存者,他們不敢為非作歹。
陸深隻需要統籌全局,就能控製住周圍一帶的幸存者。
如此一來,不僅壓力沒有增加,反而還輕鬆了不少。
在建造冰牆的空餘時間,還能將一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後方的經營和發展。
因為人數增多,冰屋胡亂建造,導致看起來非常雜亂,經常有幸存者為了爭奪領地,發生衝突和矛盾。
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陸深開始規範冰屋的建造。
冰牆後,首先是他建造的冰屋,用於自己居住以及安置奴隸,並且還有儲備肉類的倉庫。
這片區域,完全由陸深掌控。
而在他冰屋的後方,12個幸存者團體並排排列,各自占據一片區域。
他們做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麵聽從陸深的命令,一方麵負責管理底下的其他幸存者,階級極其分明。
而再往後,就是其他個體幸存者的冰屋。
喜歡凜冬末日:全民避難所求生請大家收藏:凜冬末日:全民避難所求生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