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整個第六區的地板,全部更換為骨瓷。
這個龐大的工程,需要持續很長時間,逐漸將所有的青銅石轉換為骨瓷。
在這個過程中,幸存者能夠明顯感受,周圍的環境在不斷變化,氣候越來越好,城內的風雪降低到很低的程度。
甚至在核心處,由於骨瓷的數量較多,以至於周圍幾乎完全沒有風雪,一片風平浪靜的模樣。
原本,即使在第六區內,很多人也不敢離開房屋,因為外麵的風雪同樣很大。
青銅石城牆,能夠抵禦一部分風雪;種植的綠化樹嗎,也能夠抵禦一部分,但這些影響終究還是太小,風雪始終維持在十級以上。
除了少部分實力強大,達到三級以上的存在,能夠自由行動,其餘人在探索時間以外,也都以待在房屋內為主。
但是現在,第六區真正成為一片世外桃源,完全不受暴風雪的影響。
隨時可以走出房屋,在第六區內自由行動。
這也極大程度推進了商業的發展,促進幸存者與幸存者之間的交流。
一旦能夠走出房屋,那第六區的土地使用率,就會大幅度提高,很多在室外的工作,也可以及時展開。
唯一的缺點,就是天色比較暗沉。
絕大多數時候,特彆是非探索時間,天色都昏昏沉沉,如同三更半夜一般。
但這一點很好解決,陸深增加了第六區內部的路燈,即使在黑暗中,第六區也是亮如白晝。
至此,第六區的發展,也進入一個新的章程。
在正常穩定的情況下,陸深的大部分心思,便轉移到第六區的基礎建設上。
花費將近一個半月時間,用骨瓷替換了青銅石,解決了暴風雪的問題。
後續,一件新的事項,下達給各個區域的負責人。
房屋的重新建設!
第六區的人數,還在不斷的增長。
時常會有其他區域的幸存者,遊蕩到第六區的範圍,並且選擇加入。
如今的第六區人數,維持在人,近期還有增長的跡象。
這個人數並不算很多,按照第六區的規模來看,就算容納5萬人也綽綽有餘。
但是,第六區作為一大聚集地,內部除了生活區域以外,還需要設置很多其他區域。
如此一來,對於土地的利用,就需要更加謹慎。
以往的時候,80的區域,都是劃分給幸存者居住使用。
畢竟大部分幸存者,不是住在集體宿舍,也不會十幾人擠一個房間,大多數都是擁有獨立的房子。
甚至很多實力較強的幸存者,都是兩層小房加一層地下室,會自帶一個小花園,在內部可以自行發展。
這對於土地的消耗,就會大幅度增長。
所以,擁有了更好的材料,陸深打算更改居住模式,建造更加耐用、能夠容納更多人的房屋。
在吳越負責的區域,也就是第六區的東北方向,已經規劃出一片土地,開始建造多層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