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空間極小,將破風、速度性能提高到極致。
重量僅有460斤,帶有兩套輻能芯片係統,最高時速能達到200公裡每小時。
但僅僅隻能一人使用!
非常極端的機械摩托類型!
完全沒有考慮載人數量,也沒有考慮武器裝備,甚至連自身安全性都沒有考慮!
前兩者不必多說,為了提高速度和靈敏性,將載客數量降低到一人,再加上其輕便性,自然不可能加裝武器。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玩意沒有考慮過安全問題。
以時速20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撞上任何阻擋物,那都是必死無疑啊!
並且它本身,也沒有覆蓋任何厚重的青銅石裝甲,反而大多數材質都是利用紫紋礦。
如果,是利用紫紋礦和骸骨礦工骨骼融合,形成類似於骨瓷磚的材料,陸深還能接受。
但是,還是為了輕便!係統壓根沒考慮使用骸骨礦工的骨骼,單單隻使用紫紋礦。
意味著這輛機械摩托,不存在任何防禦性手段,像一張紙一樣脆弱。
但是,機械摩托內部配備了人工智能係統,能夠輔助駕駛,人類幸存者無法反應的威脅,它能夠及時發現並且預防。
這也能極大程度降低危險發生的可能性!
最後,經過深思熟慮後,陸深還是選擇了這張圖紙。
除了安全性問題,它幾乎沒有任何弊端,相反優勢還非常明顯,屬於極其優良的類型。
第二款設計的機械戰車類型,主要是運用於運輸!
不管是運人還是運貨,在末日環境下,都是極為重要的作用。
所以,這類機械貨車,陸深打算率先設計。
動能方麵,並不需要在機械戰車的基礎上繼續擴大。
以前戰車之所以需要這麼龐大的動能,是因為它的重量實在太大。
而機械戰車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厚實的裝甲上。
如果隻是單純的貨車,不需要考慮防禦問題,那整體重量就能大幅度減輕。
將原本裝甲那一部分重量,轉化為貨物重量。
如果裝載貨物足夠多,頂多再加一張輻能芯片,就完全足夠了。
相比起機械摩托,機械貨車的設計過程更加簡單。
僅僅隻用了一天時間,就已經設計出圖紙。
主打中庸之道,不添加任何花裡胡哨的設計,以結實耐用為主。
若是按照原本的計劃,有機械戰車,機械摩托,機械貨車這三種類型,都已經完全足夠了。
但是近期,考慮到需要外出探索,而且還是多人的遠距離探索行動,所以再三思索後,決定重新製作一款較為特殊的機械戰車。
綜合型機械戰車!
這類戰車需要考慮的因素,將會更多!
首先需要寬敞的內部空間,每一輛能容納4~5人左右,並且能在內部進行生活居住。
這就意味著,這種機械戰車類似於房車,需要有較大的內部生存環境。
在麵積無法擴張的情況下,就需要增加機械戰車的層高。
喜歡凜冬末日:全民避難所求生請大家收藏:()凜冬末日:全民避難所求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