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的每一層,都會種植或者養殖不同的作物動物,同時會配置人工智能,進行全方麵的監管,提高生產效率。
地下同樣是12層,主要用於種植某些特殊植物,或者是用於養殖竹鼠、山兔等生物。
整體的種植和養殖,都趨於精密化。
能夠以最小的支出,供養更多的作物和動物。
隻要收獲一批,那產出的食物就可以滿足整個第六區。
可想而知,從今往後,第六區的食物價格,將會大幅度降低。
也不需要為了各種食物而擔憂,在基礎的生活品質上,得到了更大的幫助。
除了普通食物以外,陸深也移植了部分特殊植物,有些能夠提供能量,輔助修煉,提升實力的植物。
至於動物方麵,倒不需要特意安排,因為絕大多數變異生物的血肉,都蘊含著強大的能量,對實力提升有不小好處。
有了食物的保障,第六區接下來的發展,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然後回到第六區內部時,陸深考慮良久,並且經過大量討論之後,並沒有做出太多實際性改動!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強管理,增強製度!
需要改變幸存者的觀念!
一直以來,第六區的幸存者都將第六區當作聚集地,不是一個真正的官方!
在他們眼裡,他們親眼見證了第六區的建立、發展、壯大。
所以很多人的觀念中,第六區是由多個實力強大的幸存者團體,互相配合聚集而成,並非一個真正的官方勢力。
不同於「臨江聚集地」,很多人將其當作官方政府,所以內部的體係管理也更加嚴格。
這一點其實極為重要,不同的觀念,也會帶來不同的想法。
官方聚集地的幸存者,會自認為自身是百姓,所以主動受到高層的調控,就如同和平年代一般,配合性會更高,順服性也會更強。
但是在第六區,很多幸存者並不會這樣認為。
因為所謂的高層,也是和他們一樣,從最普通的幸存者發展起來,隻是發展速度更快,從而形成了領導者。
但凡有些實力,他們就會脫離官方的體係,獨自發展,從而試圖在第六區內部製造小勢力。
這個問題,從第六區發展至今,就一直存在,並且很難解決。
並非說歸屬性不高,而是在這樣的觀念下,第六區對於幸存者的管理,其實有不小的難度。
即使現在,將整個生活區都搬到了東北方向。
在整個過程中,就受到不小的阻力。很多實力不弱的幸存者聚集在一起,不接受官方的調配,希望和熟人的住所放在一起。
更有甚者,仗著自身實力較強,資產不弱,竟然要求直接購買1棟樓,作為自身勢力的發展區域。
得知這種情況,陸深就深刻明白,幸存者的觀念急需改變!
第六區的高層,將不僅僅隻是實力較強的幸存者,而是真正代表官方和權威!
至於普通幸存者?禁止小勢力、不準有拉幫結派,都是普通百姓!
為了實施這一製度,首先要做,就是將原本的官方體係破壞掉。
因為在原先,整個第六區是劃分成4塊,各自獨立發展。
這樣發展有好處,但弊端也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