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父,此子能為良將?”
趙桓眉頭緊皺,滿臉的質疑。
額……趙桓覺得他不是質疑郭京,畢竟剛剛發了誓,說要絕對相信郭京,怎麼可能沒兩分鐘就忘記呢!
他是質疑姚平仲的能力。
郭京說道:“姚平仲,政和五年與西夏軍隊在臧底河交戰,壓得西夏軍隊毫無還手之力,令西夏人聞風喪膽。”
“睦州盜賊作亂,姚平仲為先鋒官,所到之處,盜賊儘數伏法,為除賊之首功。”
“這般戰績,若說不是良將,未免有失公允。”
“此戰他的確慘敗,可他不是輸給了金人,更不是輸給了完顏宗翰,他是輸給了他自己。”
“千金易得,一將難求,殺他很容易,不過是手起刀落之事,可我大宋要在找一個這般良將,卻談何容易?”
“貧道請陛下法外開恩,先將姚平仲的腦袋暫借在他脖子上,等他以後戴罪立功以觀後效。”
郭京一心為了保大宋,他讓高俅阻攔姚平仲,可不是就為了裝逼。
他是為了給大宋留個好將軍。
本來大宋的製度,文臣掌兵就已經讓大宋軍隊弱的不能再弱了。
若是再不留幾個猛將,那不是純純等著挨打嗎?
倒不是說大宋的文人不行。
大宋文人之中,生猛的也不少。
比如現在的李綱,以後的辛棄疾,那都是大佬。
可這種文武雙全的大佬能有多少?
這都跟碰大運似的,才能碰到。
這個製度郭京暫時沒時間去改,因此隻能多找幾個猛將來平衡一下劣勢。
趙桓眉頭緊皺,姚平仲不殺不足以泄他心頭之憤。
可郭京都開口了,他若是執意要殺,隻怕君臣之間再生嫌隙。
孫傅一看趙桓猶豫,他看了郭京一眼,隨即捧著笏板出列,說道:“陛下,臣以為國師言之有理。”
“姚家世代忠良,鎮守西陲,為大宋也算鞠躬儘瘁。”
“姚平仲其親生父親,更是為國戰死,他自小孤苦,若非得伯父姚古養育,隻怕早就凍死在街頭。”
“而今他性格狂妄或許也與年少經曆有關,若是仔細打磨,未必不能成為國之棟梁。”
孫傅這話乍一聽好像有點摸不著思路,但仔細一聽就知道。
他這話說的才是真有水平。
這話一來給趙桓一個台階下,讓趙桓得個看姚平仲可憐的法外施仁的仁慈之名。
二來則是在提醒趙桓,姚平仲的伯父,也就是拿他當兒子養的姚古現在可是正率領勤王軍隊在趕往開封的路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