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八,靖康元年二月的最後一次大朝會。
本來金人離開,軍政改革,處處一番新氣象,可隨著王時雍的折子被呈上來,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王時雍,再次憑借一己之力引起朝堂的大地震。
前日郭京去給他洗腦的時候,最後王時雍求郭京的指點。
郭京能怎麼辦?
他這麼一個熱心腸的老好人,哪裡會懂得拒絕彆人?
他隻能本著樂於助人的精神,勉為其難的(幫助x)(教唆√)王時雍怎麼寫。
臨走前,郭京還傳授了他一種站樁之術,讓他勤於練習,強壯魂魄,方便到時候施法。
徹底把王時雍給忽悠癱了。
人家賣拐給人忽悠瘸已經夠厲害了,郭京更牛逼。
直接給王時雍忽悠的求砍頭。
王時雍還對郭京千恩萬謝,慶幸自己運氣好,遇到肯傾儘全力幫助自己的“大好人”。
“這就是你們呈上來的軍政新令?”
趙桓強壓怒火冷眼看向三省官員。
這什麼狗屁軍政新令,這和沒改有什麼區彆?
跟他玩文字遊戲是吧?
把原來的調理,精修一下,改換個說法又送上來了。
唯一做出的改變,就是擴充軍隊編製。
他們把大宋軍隊孱弱的主要原因歸咎於輪換問題,覺得是兵卒太少了,提議擴編,進行輪換,好讓軍隊有足夠時間操練。
但凡趙桓沒有沒有在過來之前收到王時雍的認罪折,他差點就相信這幫文臣的鬼話了。
三省官員,瑟瑟發抖,但仍舊嘴硬說這是最適合大宋如今情況的方案了。
“陛下,隻要按照新政整改,臣敢保證一定能提升我大宋軍隊戰力……”
“時間倉促,臣等一時間沒有思緒,但已經竭儘所能,修改出新的政令了。”
“陛下,兵卒都是賤命,臣提出的增加軍餉,絕對可以吸引百姓主動參軍入伍,如此一來也算是提升了他們的地位……”
這幫文臣,當然不可能真心的去改革軍政。
他們要地位,他們要優越感,他們還要國庫的錢進入自己的腰包。
但他們就是不要大宋武將的地位提升上來。
“軍餉軍餉,國庫的軍餉到底是發放到了軍卒手中,還是你們自己的腰包?”
趙桓忍不住怒吼一聲,旋即讓人把王時雍的奏折拿來。
啪……
“爾等給朕好好看清楚,看清楚王時雍奏折上麵寫了什麼。”
“若非他認罪折上寫清楚,朕都不知道國庫發放的軍餉,都進入爾等的腰包了。”
“朕知道你們貪墨瀆職,但朕沒想到爾等竟然如此貪得無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