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戲嘛!不能太過。
太過就顯得太假了。
而且郭京又不是真的要推辭,他昏了頭才會把方便之門自己給關上。
他隻是為了給趙桓吃個安心丸,免得他收下金牌以後,趙桓擔憂的吃不下睡不著,時刻忌憚他,惦記著想要解決他。
“此去太原,一路上戰亂不斷,縱然亞父有通天徹地之能,我也仍舊擔憂你的安危。”
趙桓說道:“為了保護亞父安全,我會從殿前司中抽調三千禁軍,充當亞父的親兵,保護亞父的安全。”
趙桓這話聽著是在和郭京商量,但實際上卻是不容郭京拒絕。
“那就有勞陛下安排了。”
郭京知道若是拒絕,小心眼的趙桓指不定又在心裡怎麼嘀咕他呢!
所以,乾脆的應承下來。
況且,郭京倒還真的想從禁軍拉個人出來帶去太原。
二人又商量了一會軍政改革後,郭京便起身離開回家收拾東西。
他前腳剛到,後腳郭京的任命文書就下來了。
除了趙桓剛剛說的那些之外,另外還給郭京加封了鄭州牧。
這也算是一份榮寵,彰顯一下對郭京的關懷。
對於這些郭京並不在意,隻不過有一點值得一提。
原本今年的河北兵馬大元帥應當是九妹趙構。
之前汪若海就曾給趙桓上過奏折,為趙構請封。
原本趙桓已經同意了,畢竟是自己親兄弟,趙桓並沒設防,並且還覺得九妹挺合適。
但郭京收到消息以後,略施小計破壞了此事。
以至於還在南方苟著,等著趙桓任命的九妹,到現在都沒有等到他“命中注定”的兵馬大元帥一職。
趙桓給了郭京三天時間準備,這三天時間禁軍也在為他挑選親衛。
除了禁軍之外,郭京還能從京中調走他的七千七百七十七個六甲神兵。
合計下來,也差不多一萬人了。
這隻算郭京的親兵護衛隊,還不算太原的河東軍,以及河北的軍隊都歸郭京指揮。
光是這親兵,都比李綱能指揮的全軍人數還多。
即便李綱願意帶兵出征,但兵權仍舊牢牢掌控在趙桓手中。
哪怕軍政改革在即,趙桓都不願意撒手。
本來郭京還有點不好辦,畢竟他還不想和趙桓正麵衝突。
相對來說,趙桓還是比較好忽悠,能忽悠他辦事,何故非要鬨掰呢!
“你去請何栗何相公立即來天師府一趟。”
郭京要離開了,京城的事情要先交代好。
何栗雖然和孫傅同屬一類,但相對來說何栗比孫傅還算是能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