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遇見這種事兒,劉邦的態度都很乾脆——直接帶兵推過去。
但是對於盧綰,他隻是派人傳信讓他來京解釋清楚。
盧綰驚懼,稱病不出,劉邦甚至沒有進一步逼迫,隻是按下不表。
直到匈奴那邊的降將主動供出在漢朝內部勾結的勢力,其中盧綰赫然在冊時。
劉邦才不得不信。
他派樊噲去圍了燕國,收回了這塊土地。
至此,除長沙王吳芮之外,其餘七位異姓王儘數消亡,天下隻餘劉姓王侯,中央皇帝的權柄歸攏,開啟了後來上千年波折紛起【郡國並行製】。
這個時候,分封王已經和以往的分封王性質不太相同了。
但相對而言還是有較強的自主權柄。
直到三國終末,晉吞魏,混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將華夏大地四分五裂,隋朝一統。
第(2/3)頁
第(3/3)頁
這個被迫折中的製度才漸漸落下帷幕。
再後來的所謂封王,一般沒有封地,權柄也早已和最開始的分封王完全不是一個性質了。
說回盧綰。
他為什麼要勾結匈奴造反呢?
其實後來調查的原因也很簡單。
和英布一樣,這位仁兄在一位位異姓王的接連慘死後,心裡壓力極大。
甚至哀歎過,“當年被封的七個異姓王裡,唯餘我和長沙王吳芮。如今皇帝病重,呂後專權,總欲儘除我等功臣而後快,不知道哪天,就會輪到我啊……”
實際上他很大程度上多慮了。(當然不排除他是合理擔憂的情況。)
人邦子雖然心眼小,但是你這個王侯當年是他親自封的,隻要老實點,懂事點,劉邦還真不一定動他。
君不見人家長沙王吳芮,彆的沒有就是一個懂事兒。
照樣活的舒舒服服,安享晚年了。
……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