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麵悠悠然轉過。
金光炸開,細碎的黑色細霧漸漸在朱元璋的正對麵凝聚成了兩團黑色暗圈。
這是朱元璋起兵之路,不得不提的兩個對手。
一個叫張士誠——賣鹽的。
一個叫陳友諒——賣魚的。
張士誠此人,是個大鹽販子,有錢。
但元朝不讓他賣私鹽,忍無可忍,自己當老板反了。
陳友諒此人,是個小漁民,沒錢。
於是一開始跟朱元璋一樣,挑了個老板投了。
但有一點他跟朱元璋不同。
朱元璋厚道(也許是看在老婆的麵子上),被老板忌憚後帶二十四個人自己出門闖了一塊地盤。
陳友諒陰險(誰讓老板沒有女兒嫁給他),宰了老板上位,自己翻身當老板了。
……
這兩個人,是距離朱元璋最近的鄰居,也是他想要擴張地盤不得不麵臨的兩個巨大威脅,所以不得不打。
這就很簡單了。
擺在朱元璋麵前的,隻有兩個選擇。
第一,先打張士誠。
第二,先打陳友諒。
兩個人誰厲害?
第(2/3)頁
第(3/3)頁
陳友諒不說吊打十個張士誠,七八個應該沒問題。
這家夥先是把兄弟殺了博取上司的信賴,又反手把上司給宰了,是個鐵打的狠人。
張士誠呢,對百姓挺好,被誇了兩句就美的不願動了,沒啥大誌向,隻想圈地為王,可實際上,這樣吃人的亂世,你沒有登頂的決心,一開始就不應該踏上這條逆天之路。
【至正十九年。】
朱元璋的謀士給出了他們的商討結論。
所有人有誌一同的認為,應當先打張士誠。
他相對弱小,且有錢又兵多,打下了他,再對付陳友諒便會輕鬆許多。
結論出來時,朱元璋卻沉默著沒說話。
按照常理來說,能當謀士的,各個都是聰慧過人,且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
雖然謀士的話不一定都要聽,但當他們有誌一同的選擇一個決策時,哪怕是大家出身受過精英教育的主公也要遲疑一番。
這是人的共性——當主流聲音眾口一詞時,便會下意識的從大流。
但朱元璋。
這個沒讀過幾本書的乞丐。
他在沉默了片刻後,淡淡的否決了謀士們的決策。
他隻反問了兩個問題。
“如果我打張士誠,陳友諒會坐視不管麼?”
謀士們細細思索,隨即惶然一恐。
是啊,陳友諒此人並不簡單,他怎麼會坐視朱元璋吞掉張士誠壯大為自己的威脅呢?
他一定會來救張士誠!
“如果我打陳友諒呢?”
謀士們臉色慘白,儼然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不會的。
張士誠沒有遠見又偏安一隅,甚至天真的不再理會外界爭鬥,就算朱元璋和陳友諒打個頭破血流,他也隻會全當沒看見。
天幕前。
無數帝王忍不住麵露讚歎,拍案叫絕。
劉邦朗聲大笑。
“哈哈哈!好精彩的謀略!!漂亮!!”
嬴政下意識的眸中流出欣賞之色,緊跟著瞬間唇瓣放平,冷冷的拂袖側目。
“哼,也就一般般吧,這樣的謀略,不過是常識罷了!!”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