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們要好好向他們學習,把他們的好經驗、好技術都學到手,用到咱們南泥灣的建設中來。”
“吳教員,您就放心吧,我們一定好好學習,絕不辜負您的期望!”戰士們和老鄉們都紛紛表態。
“好,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做到的!現在,我們要抓緊時間,把這些稻子都收回來,顆粒歸倉!”
“是,吳教員!”大家齊聲應道。
在南泥灣軍民的共同努力下,水稻收割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
不到十天的時間,所有的稻穀都收割完畢,脫粒、晾曬、入庫,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吳教員,您看,這是我們今年新打下來的稻穀!”
李位捧著一把金燦燦的稻穀,興奮地對吳龍展示,“您瞧這稻穀,多飽滿啊,一看就是好米!”
“不錯,這稻穀的成色很好,出米率一定很高。”
吳龍抓起一把稻穀,仔細地看了看,非常滿意。
“這都是‘新式種地法’的功勞啊!”
趙占魁補充道,“還有那些南方乾部帶來的先進技術,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是啊,吳教員,這下咱們的南泥灣,可真變成‘陝北的好江南’了!”李位不由得感慨。
“哈哈,這隻是一個開始,以後我們還要種植更多的水稻,讓咱們邊區的老百姓都能吃上白花花的大米飯!”
水稻的豐收,徹底打破了“南泥灣不能種植水稻”的舊觀念,也讓“奇跡是可以創造的”這一信念,深深烙印在每個戰士和老鄉的心中。
“想當初,我們剛來南泥灣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涼,到處都是荒山野嶺,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一個老戰士回憶著往昔,感慨地講,“那時候,誰能想到,我們能把這片荒原,變成今天這樣的萬畝良田啊!”
“是啊,那時候,我們吃糠咽菜,啃樹皮,挖草根,日子過得苦啊!”
另一個老戰士也歎息著說,“哪像現在,我們不僅能吃飽飯,還能吃上自己種的大米,這都是吳教員的功勞啊!”
“沒有吳教員,就沒有我們南泥灣的今天!”戰士們和老鄉們都紛紛表示。
“同誌們,鄉親們,南泥灣能有今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我們軍民團結一心、艱苦奮鬥的結果!我們還要繼續發揚南泥灣精神,把南泥灣建設得更加美好!”
“好!我們都聽吳教員的,繼續努力,建設更美好的南泥灣!”大家齊聲呼應。
為了慶祝水稻豐收,也為了感謝南方乾部們的技術支持,吳龍決定舉辦一個慶功宴,邀請全體參與水稻種植的軍民和南方乾部們一起參加。
“同誌們,鄉親們,今天,我們歡聚一堂,慶祝咱們南泥灣水稻種植取得的巨大成功!”
在慶功宴上,吳龍舉起酒杯致辭,“這杯酒,我要敬那些來自南方的乾部們,感謝他們為我們帶來的先進技術和寶貴經驗!”
“吳教員,您太客氣了,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南方乾部們紛紛回應。
“來,大家一起乾一杯,為了咱們的友誼,為了咱們的豐收!”
喜歡一鋤頭挖回1941:南泥灣種地請大家收藏:一鋤頭挖回1941:南泥灣種地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