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成與永樂公主靜坐馬車中,往北苑離宮行去,趕赴琴會。
永樂公主仍手握一卷經書在看,安成無聊賴,問:“不知宋待詔何時收的這徒弟?”
永樂公主放下經卷,笑拉安成:“你不知道?”
安成搖頭:“安成是被姐姐你和興平拉來的。”
永樂公主:“你是皇室諸人中宋待詔唯一所收弟子,你不知道我們怎麼會知道呢,我與興平、婉兒雖也有皇室身份,宋待詔雖也奉皇命指點過我們琴藝,但得他讚賞者唯安成你一人啊。”
安成笑道:“皇姐又來取笑我,不過是我叨擾得宋待詔乏了,他多指點一二罷了。”
永樂公主:“聞聽是得宋待詔親傳,宋待詔原不肯收徒,你又貴為公主,他收徒也是好的,免得琴藝失傳,隻不過,且不說我們這些皇女,便是這汴京城中的王宮貴族,世家小姐們,也有想一擲萬金請他指點一二的,近日竟得知他幾時收了的徒弟,瞧熱鬨的人怕是會很多。”
安成:“卻不知慕容家小姐會不會來?”
永樂公主聞言一愣:“那位怕是不會吧,陳王妃喪禮正忙著呢,說來,二皇兄倒也可憐,平白惹得父皇生氣。”
安成不知,不關孫貴妃,二皇兄也是諸位皇兄中甚得父皇喜愛的啊:“這是為何?”
永樂公主看了安成一眼,宮中近日盛傳:“有說陳王妃是被那人逼迫死的。”
那日的事,仍曆曆在目,安成喟歎:“那日仵作前來驗死,到底是王妃遺體,驗到後來也就罷了。”
永樂公主點頭:“近日宮中皆傳是孫貴妃不喜陳王妃,與二皇兄夫婦大吵一架逼死了陳王妃,孫貴妃一向強悍,這消息宮中卻壓也壓不住,便是前朝也有彈劾父皇後宮的,且二皇兄將孫貴妃先前賞賜的宮女攆出了王府,已令父皇生疑,你是不知,那日我恰巧在禦花園,二皇兄竟蒼老許多,且麵須不整,父皇一頓痛罵,問起實情,二皇兄隻跟啞了一般不言語,實在可憐,父皇便禁止宮中論及此事了,聽說已將慕容玨父兄召回,在宮中見過了。”
安成心寒,卻不表露,隻可憐慕容嫣雨白白沒了性命,二皇兄即使與孫貴妃有過一時爭執,但賢妻已死,應該也會掩埋慕容嫣雨死去的真相,而父皇呢,雖為二皇兄與孫貴妃鬨僵的母子關係做係,雖是為堵住前朝諸臣的彈劾,但厭棄之心怕是生了,因此才會更加寵愛李妃,等二皇兄傷心過去,諸事會再變化,搖頭歎道:“便是人們有疑死因,卻又能怎的,隻可憐慕容家和二皇兄了。”
車音想轔轔,不見綦下塵,北苑宮門不多時已到。
安成與永樂公主下車,瞧見馬車皆世家仆從,不見興平郡主的車馬衛隊,卻有襄王府的馬車:“興平還沒來嗎,隻不知這次琴會是誰組織的?”
永樂公主吩咐近旁婢女:“我們且進入罷,紫彤你在此,若見到郡主馬車便告訴本宮與七公主先進去了。”
紫彤應聲領命,待在原地。
安成、永樂公主便攜貼身宮婢數人往園內行去,賞適時春景。
北苑離宮除卻壽安殿、章德殿、崇德殿、永寧殿四主殿外,另布有宮苑萬千,為夏日避暑勝地,布局恢弘典雅,依山勢而建,主要園區以山林為核心,四周環列建築,亭及依山起伏綿延,長廊利用北苑後山的水畫,複廊上曲折、漏窗滲透,溝通園內、外的山、水,使園內水麵、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
園中山上石徑盤旋,古樹蔥蘢,箬竹被覆,藤蘿蔓掛,野卉叢生,樸素自然,景色蒼潤如真山野,倒頗有幾分江南園林之氣,比起皇宮雖恢弘不所及,卻難能清貴幽雅。
安成雖喜這園中景致,卻惦念永樂公主的心思,腳步倒輕快些。
永樂公主笑道:“你卻不知,這是三皇兄組織的。”
安成雖早知三皇兄在園中,是他主持倒是驚詫,不過想來也是,不然誰有資格在這北苑舉辦呢。
傲雪前行,問園中一內侍:“今日來的琴師在哪裡?”
內侍行禮道:“回公主話,在瑤池苑的翠玲瓏。”
永樂公主道:“我們既不知,便領著我們去罷。”
傲雪與內侍領命答應,等二人趕至瑤池苑時便已知琴會早已開始了。
翠玲瓏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莊嚴肅穆,連貫數間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館曲折,綠意四周,前後鬆木掩映,竹柏交翠,風乍起,萬竿搖空,滴翠勻碧,沁人心脾,確實當得“翠玲瓏”三字。
兩人遠遠瞧見,琴會自不似一般宴會熱鬨喧囂,倒是靜謐許多,那中間平地設有三高案、所坐三人、皆為僧人。
四周設坐不多,元修、元份、賢、蕭撻攬坐在那裡,其餘世間公子,諸如潘惟熙、潘惟吉、程勃、賈庭宴、盧思浩、錢惟演等在四周或坐或倚,皆凝神靜聽。
柴韞婉、潘楚楚等設坐在座,其餘世家小姐公子們或三或倆在亭台樓閣掩映中,倒不見得是來赴琴會,閒談者眾,總得來說,來者頗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