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沒有謬誤?”
張子良的“得意門生”們,還是不死心,又追問了一遍。
專家們一合計,猶豫著回複:“確實沒有謬誤,不過,也不一定非得有什麼錯誤……”
“什麼意思?”
峰回路轉,“得意門生”們不由得大喜。
曆史專家回複道:“這本書還是有個小問題的,就是過度戲說,為了增強這本書的可讀性和戲劇性,作者對於曆史人物和事件的表述過度戲說,這有悖曆史嚴肅性和精確性。”
其實這樣的瑕疵對於一本書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毛病,屬於雞蛋裡挑骨頭的行為。
《明朝那些事兒》本來就不是嚴肅的史學專著或曆史論文,它更榜偏向於科普性質的曆史讀物,以此書顛覆性曆史敘述革命和對曆史普及的開創性來說,完全可以忽略這樣的瑕疵。
“就這點毛病?”
“得意門生”們並不滿意,這樣的攻擊對周碩來說不痛不癢,他們的目的是要讓周碩在曆史領域栽個大跟頭,為老師挽回顏麵。
假如不能挽回顏麵,那他們所需要的課題、項目,都將化為泡影。
曆史專家說:“如果你們非要攻擊他,也不是沒有彆的辦法。你可以憑空捏造一些沒有的錯誤,或者憑空捏造不存在的史料,和他的書對比,這樣,你就可以攻擊這本書存在曆史硬傷。”
“當然,紙是包不住火的,這麼做最後肯定會被人發現,輕則身敗名裂,被憤怒的網友網暴退網;重則被對方起訴,賠個傾家蕩產。”
說“你”而不是“我”,讓“得意門生”們自己捏造,言外之意就是給我的好處隻夠讓我攻擊他真正存在的錯誤,至於冒著身敗名裂甚至傾家蕩產的風險去無中生有,他們給的還不夠多。
“得意門生”們當然明白他們的意思,但他們確實給不起這樣的價碼,他們自己也不會親自下場,這麼做的風險和收益根本不對等。
“那你們就逮著他過度戲說這個問題使勁攻擊他吧!”
“得意門生”們決定儘最後的努力反撲,雖然他們知道這樣的攻擊根本成不了事,但萬一有奇跡出現呢?
他們想要的項目、課題,都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不到最後一刻,誰肯放棄?
結果當然不出意外的失敗了。
“得意門生”們請來的曆史大小牛們剛發布《明朝那些事兒》過度戲說的言論,清醒的讀者們就在評論區反駁起他們來。
更糟糕的是,他們的再次下場引來了一尊更大的大佛親自下場為周碩背書。
那是一位曆史學界的巨牛,是劉清瀾教授一方請來的。
他的發言很簡單:
“《明朝那些事兒》確實存在過度戲說的問題,但作為通俗曆史讀物完全足夠。我們應該明確一點:這並不是嚴謹的學術專著。作為一本曆史通俗讀物,我們更應該看到它的可讀性和對曆史通俗化的影響。開創性敘述方式對於曆史科普有著巨大的作用,這本書可以認為是曆史科普的裡程碑作品。”
巨牛在曆史學界可謂是非常權威,他一下場,等於是蓋棺定論。
讀者們都用大牛的評價去反駁那些說《明朝那些事兒》過度戲說的專家,他們的評論區差點被讀者們衝爛。
張子良的“得意門生”們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