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全民反思_穿越異界,我在高考寫出滕王閣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55章 全民反思(2 / 2)

但誰讓《龍族》現在站在了風尖浪口上呢?

大家當然要聯合起來,一起抵製這本“害人不淺”“不務正業”的書。

很快,這些家長們就成立了一個名為“抵製不良讀物家長聯盟”的微信群,每天都在裡麵分享各自的焦慮和“鬥爭經驗”。

許多家長聯合起來,搜集了許多案例,發在圍脖上,不斷地擴大影響。

他們的聲音越來越大,開始喊話出版社和各大書店,要求下架這些“不良書籍”。

甚至有激進的家長,喊話文化部,要求他們封殺這部作品。

當然,也有一些理智的人群,發出了不同的見解,認為將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簡單歸咎於一部文學作品是片麵且無效的,關鍵在於家長和學校需要進行反思與引導,通過有效的溝通、理解和合理的興趣疏導,幫助孩子建立自律性與批判思維,而非一味地禁止與打壓。

然而這些聲音很快就被家長們更大的抵製和抗議聲淹沒,仿佛投入洶湧江河的小石子,連一絲漣漪都未能激起。

“抵製不良讀物家長聯盟”的聲勢愈發浩大。

在《龍族》大賣特賣的同時,對《龍族》的抹黑和抵製,也甚囂塵上。

……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就像網絡遊戲剛出現的時候,家長們說它是電子精神鴉片,坑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就像短視頻泛濫成災的時候,家長們又說它扭曲青少年價值觀,讓孩子們沉溺幻想,脫離現實。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有沒有一種可能,孩子沉迷遊戲,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是因為父母沒有能夠引導他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用來充實精神世界?是因為父母沒有及時乾預,讓孩子形成自律觀念和強大的自製力?

有沒有一種可能,孩子沉迷短視頻,大部分都是因為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因為家長不願意花費精力去帶精力過剩的孩子,而用手機敷衍他們?是因為自己沒能及時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現實中往往大部分人,都不會反思自己的問題。

孩子變壞了,孩子成績下滑了,孩子沉默寡言了……

他們的第一反應永遠是向外歸因,去尋找一個可以指責的“替罪羊”。

是網絡遊戲的錯,是短視頻的錯,是這本“不務正業”的《龍族》的錯……

仿佛隻要禁絕了這些,孩子就能立刻變回那個符合期待的、乖巧優秀的模樣。

他們不會去想,當孩子試圖分享遊戲裡獲得的成就時,自己是否隻是不耐煩地揮手打斷:“彆玩物喪誌!”?

他們不會去回憶,當孩子渴望去公園、去博物館時,自己是否總是用一部手機搪塞:“自己去玩,爸爸媽媽忙著呢!”?

他們更不會察覺,當孩子捧著《龍族》,為路明非的孤獨而共鳴時,這或許正是一個絕佳的契機,去傾聽孩子內心那些未曾言說的迷茫與困惑,去告訴他:“孤獨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但我們也可以學著去麵對和跨越。”

這是一種典型的思維的惰性。

將複雜的孩子成長問題,簡單歸結為外部環境的誘惑,遠比審視自身在教育中的缺失、在陪伴上的不足、在溝通上的障礙要容易得多。

他們揮舞著“為你好”的大旗,卻用一刀切的方式,隔絕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多種可能,也錯過了真正走進孩子內心的機會。

事實上,無論是遊戲、短視頻,還是《龍族》這樣的幻想文學,它們本身都隻是工具和載體。

關鍵在於使用者如何對待,以及引導者如何介入。

一個在關愛、理解和合理引導下成長的孩子,能夠從遊戲中學會策略與協作,從短視頻中獲取知識和見聞,從幻想文學中汲取勇氣與共鳴。

而一個缺乏陪伴和正確引導的孩子,即使沒有這些,也可能會在其他事物上迷失。

所以,就算禁絕了短視頻,禁絕了電子遊戲,甚至成功地將《龍族》這類書籍全部清理出孩子的世界,問題的根源依然如同潛藏的暗礁,未曾觸動。

那個內心空洞、渴望被關注和理解的孩子,並不會因此就自動變得熱愛學習、陽光開朗。

他可能會轉向電視裡更無營養的節目,可能沉浸在白日夢裡更加不可自拔,可能會轉向其他的,更令家長們難以接受的愛好……

他們隻會變得更加沉默和疏離。

家長們或許能獲得一時的、表麵上的寧靜,仿佛問題已經解決,但孩子精神世界的貧瘠與成長路徑的偏離,卻可能在這種虛假的平靜下悄然加劇。

因為,這一切的源頭其實都是家長自己。

孩子變成這樣,他們至少要負百分之八十的責任。

但他們依舊不自知。

……

在這些言論甚囂塵上的時候,華夏書局悄然入場。

如今《龍族》的聲譽和命運,與他們的利益緊密相連。

龍族的銷量就是他們的業績,就是某些人晉升的本。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阻人晉升如掘人祖墳。

華夏書局這樣的龐然巨物,絕不是區區所謂“抵製不良讀物家長聯盟”這種微薄渺小的群體所能抗衡的。

華夏書局之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入場,去掐滅這些言論,去捂住這些家長的嘴,是因為他們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首先,華夏書局先是派出了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專業的人士下場科普。

一位認證為“青少年發展心理研究所特邀研究員”的專家在知名專欄發表文章指出:

“青春期個體尋求自我認同與價值歸屬是核心心理任務。幻想文學作品常常成為這一過程的‘心理映射場域’。當孩子沉浸於《龍族》的世界,未必是‘沉迷’,更可能是其在現實學業壓力或社交困境中難以獲得的成就感、歸屬感在虛擬世界中尋得了代償。簡單歸咎於書籍,無異於忽視了對孩子真實精神需求的探查與回應。”

一位擁有百萬粉絲的資深家庭教育指導師在圍脖上發文:

“許多案例表明,親子關係質量是預防孩子‘過度沉浸’的關鍵防火牆。當溝通渠道暢通,家庭能提供足夠的情感支持和價值引導時,文學作品更像是豐富心靈的養分而非‘洪水猛獸’。反之,當家庭互動匱乏、批評指責多於理解共情時,任何有吸引力的課外興趣都可能演變為親子衝突的焦點和孩子逃避現實的出口。核心問題往往在於關係的質量,而非讀物本身。”

一位教育學博士在主流媒體撰文,視角更為宏觀:

“將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簡單歸咎於某一文化產品,反映了部分家長教育思維的‘外包化’傾向——即期望外部環境絕對‘純淨’以替代自身深入、複雜的教育責任。健康的教育的核心在於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自律能力與媒介素養,使其能夠辨彆、選擇、消化各類信息。‘堵’永遠不如‘疏’,構建孩子內心的‘免疫係統’,遠比試圖創造一個無菌的‘文化真空’更為根本和有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位兒童臨床心理醫生通過案例分享的方式委婉點明:

“在我的谘詢中,很多被家長認為是‘沉迷小說導致問題’的孩子,其深層原因往往是學業挫敗感、同伴關係壓力或家庭內部張力。文學作品有時隻是他們暫時緩解焦慮的‘避風港’,或者其問題行為的一個‘顯性表現’。直接禁書往往治標不治本,甚至可能切斷了解孩子真實困境的線索。真正需要乾預的,是那個驅使孩子‘逃’進書裡的現實困境,而這通常需要家庭環境的調整作為起點。”

隨著這些專家的下場,這場原本針對《龍族》的聲討和抗議,漸漸演變成了對青少年教育理念、親子關係乃至代際溝通方式的全民性反思。

網絡輿論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複雜圖景。

一些非專業人士,和之前在話題下理智討論的家長,也紛紛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

一位自稱是“70後”母親的網友的發言獲得了高讚,她寫道:

“看了那位媽媽的控訴,我反而有點理解她兒子了。我們這代人小時候看心如女士的言情小說,看《西遊記》電視劇,也被說過‘不務正業’。關鍵不是書本身,而是度。我兒子也看《龍族》,我們會一起討論路明非為什麼覺得自己是個衰仔,諾諾是不是真的喜歡凱撒。這反而成了我們母子間很難得的話題。把一切問題推給一本書,是不是有點太省心了?孩子鎖上門之前,我們是不是先關上了傾聽的耳朵?”

一位中學語文老師的留言則顯得更為理性,他從教育實踐角度分析:

“在我的教學經驗裡,能沉迷於一部具有一定文學性和思想深度的作品的孩子,往往內心世界更為豐富敏感。成績下滑是表象,根源可能是初二陡然增加的學業壓力、同伴比較帶來的自卑感,或是與父母溝通不暢的孤獨感。《龍族》裡的‘血之哀’恰恰可能成了他情緒的出口。粗暴地禁止,等於否定了他的情感寄托,隻會加劇對抗。聰明的做法,是借此了解他的困惑,甚至將書中元素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比如鼓勵他分析人物弧光或世界觀架構,鍛煉思辨和表達能力。”

一位自稱是“前網癮少年”,如今已成家立業的網友的分享尤為真切:

“我太有發言權了。當年我沉迷網遊,我媽覺得是天塌了。但現在我明白了,那是因為我在現實裡成績普通,缺乏認可,隻有在遊戲裡才能找到價值和兄弟情誼。後來我爸試著跟我學打遊戲,而不是一味罵我,關係緩和後,我反而自己能把握分寸了。那個撕書的媽媽,您撕掉的可能是孩子心裡最後一點快樂和寄托。他跟您大吵大鬨,不是在扞衛一本書,是在扞衛自己選擇喜歡什麼的權利啊。”

一位年輕的心理學專業大學生評論道:

“從專業角度淺見,這位母親描述的‘完美孩子’形象本身就可能是一種壓力源。一直做‘彆人家的孩子’是很累的,也許《龍族》是他喘息的窗口。母親的反應——撕書、強調成績、以淚洗麵——無形中構建了一個‘成績好=愛我,成績差=你被書害了’的條件反射,這隻會讓孩子更加逃避。真正需要幫助的,或許是這位焦慮的母親本身。”

一位旁觀了全過程的普通網友的評論則帶著一絲無奈:

“感覺這成了一個死循環:家長越焦慮越控製,孩子越反抗越沉迷;然後家長更焦慮,覺得書更害人……大家似乎都在爭對錯,但教育孩子哪是非黑即白的?能不能都冷靜點,彆讓一本書成了親子戰爭的犧牲品。”

這些來自普通人的聲音,雖然沒有專家理論的係統性,卻充滿了真實的生活質感與共情。

它們如同涓涓細流,在激烈的輿論對抗中,悄然提供著另一種更為平和、更具建設性的視角,也讓這場大討論的層次變得更加豐富和深刻。

喜歡穿越異界,我在高考寫出滕王閣序請大家收藏:()穿越異界,我在高考寫出滕王閣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禦賜監察使 烈焰灼心 勇闖秦始皇墓 複讀一年,你攢了7個前女友? 開局:簽到帝經,我家族獨斷萬古 趁仙子們弱小,忽悠她們當道侶 帶著漫威回北宋 百裡千刀一斤漆 腐朽世界 江湖笑之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