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
趙明生微微一愣,這個詞語有一種聽上去很熟悉的感覺,但仔細想想,又不知所雲。
作為一個專業的武俠編輯,這些年來他確實讀了不少書,但對佛學卻沒什麼了解,所以當然是不知道這個佛教術語的。
但龍國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儒釋道三教的思想,在幾千年裡早已相互滲透,彼此滋養,共同構成了龍國文化深沉而博大的底色。
所以趙明生才會覺得這個詞聽起來好像很熟悉,但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
周碩主動為他解釋起來:“天龍八部眾是一個佛教術語,指的是指的是護持佛法的八類護法神眾。”
“即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這八部眾。”周碩執起青瓷壺,一道琥珀色的茶湯如溪流般注入聞香杯,“他們雖非凡人,卻比凡人更懂情仇愛憎。”
茶香嫋嫋中,他的聲音帶著某種悠遠的氣息,仿佛在講述遠古的故事:“天眾居於雲端,受儘極樂,卻要麵對天人五衰的宿命;龍族執掌江海,呼風喚雨,卻難逃每歲蛻鱗之痛。”
趙明生不自覺地向前傾身,編輯的本能讓他嗅到了好故事的氣息。
“更有意思的是夜叉,”周碩將茶杯輕輕推過去,“他們既是食人的惡鬼,也是護法的善神。就像人性中的光明與陰暗,從來都是一體兩麵。”
窗外一縷天光掠過茶海,在青瓷杯沿碎成點點金芒。
周碩的指尖輕撫過溫熱的杯壁,繼續勾勒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乾達婆不食酒肉,隻以香氣為食。他們追尋著天地間最縹緲的妙音,就像……”他的目光掠過窗外的世界,也不知道想起了什麼,語氣唏噓,“就像那些為藝術癡迷的藝術家,在虛無中捕捉美的蹤跡。”
茶水在杯中輕輕晃動,映出趙明生愈發明亮的眼神。
“阿修羅最好鬥,”周碩執壺續茶,水聲潺潺如溪,“他們與天眾征戰不休,卻永遠活在猜忌與憤怒裡。這樣永無止境的征伐,何嘗不像人世間的執念?”
茶壺稍傾,一道水柱直落茶海,激起細碎的水花:“迦樓羅每日要吞食五百龍子。但是你知道嗎?他們最終因毒積於身,在金剛山頂自焚而亡……”
趙明生不覺的屏息,仿佛看見那浴火重生的金色巨鳥。
“最動人的是緊那羅。”周碩的聲音忽然變得柔軟,“他們頭生獨角,歌聲能感天動地。卻因形貌奇特,永遠在追尋真正的知音。”
他的指尖輕輕撫摸著茶杯上冰裂的紋路,“就像每個孤獨的靈魂,都在等待能讀懂自己心聲的人。”
茶香氤氳中,那些古老的傳說仿佛活了過來。
趙明生望著茶海上搖曳的光影,忽然覺得每道漣漪裡都藏著一則未訴說的故事。
茶水在青瓷杯中輕輕一晃,映出趙明生若有所悟的神情。
趙明生:我好像要長腦子了!)
“最妙的是,”周碩的指尖在茶海上虛畫一圈,“這些非人眾生,恰恰照見人世間的求不得、愛彆離、怨憎會。就像……”
他頓了頓,目光落回那疊讀者來信,“就像寫信的這些孩子,他們的執著與夢想,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天龍八部’?”
“所以,”周碩的故事講完了,拋出自己的結論,“所謂天龍八部,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眾生相。”
趙明生已經完全反應了過來,周碩這是在給自己講他的新作品靈感來源。
於是他問了一句恰到好處的應景的廢話:“所以,你的新書,靈感就來源於這些佛教的神話傳說?”
“不完全是。”周碩輕輕搖頭,指尖在茶海上停留,仿佛在撫摸那些無形的故事脈絡,“神話傳說隻是容器,就像這龍泉青瓷,重要的是裡麵盛的茶湯。”
周碩將一道琥珀色的茶湯勻速注入聞香杯,看著那晶瑩的液柱與氤氳的香氣,緩緩開口:
“我想借八部眾的皮囊,裝的是人間百味。天眾的衰亡,說的是盛極必衰的天理;龍族的蛻鱗,講的是成長必經的痛楚;夜叉的雙麵,映的是人心深處的掙紮……”
茶香在暮色中愈發醇厚,與他的話語交織在一起。
趙明生忽然覺得,整個書房仿佛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共鳴箱。
青瓷杯中的茶湯泛起細密漣漪,那些古老的傳說與當下的感動正在發生奇妙的共振。
“這不是一本關於神佛的書,”周碩的聲音很輕,卻很清晰,“而是一麵鏡子,照見每個在塵世中修行的人。”
“所以我要講的,是一個關於芸芸眾生的故事。”
窗外,最後一抹晚霞恰好染紅天際,恍若迦樓羅浴火時的羽翼。
趙明生深吸一口氣,他知道,自己正在見證一個了不起的故事誕生。
故事的外衣是古老的八部眾,內核卻是每一個在愛憎癡怨中浮沉的塵世中人。
“這杯茶,”趙明生舉起已經微涼的茶杯,“我敬眾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實這一切,早有軌跡可循。
《七種武器》是對真實江湖的精準解構,寫出了人心的幽微總在武器的鋒芒下暗湧。
《楚留香傳奇》是離經叛道的浪漫詩篇,寫出了月夜盜寶的優雅,扁舟逐浪的灑脫。
《陸小鳳傳奇》,是奇詭想象與懸疑的極致融合,寫出了屹立在想象力之巔的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射雕英雄傳》是家國大義與個人成長的壯闊史詩,寫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錚錚鐵骨與草原兒女的赤子之心。
《神雕俠侶》是生死相依、永恒不渝的愛情絕唱,寫出了十六年生死兩茫茫的堅守,絕情穀底重逢時那跨越時空的深情。
《倚天屠龍記》,是是正邪交織中的人性寓言,寫出了光明頂上獨對六派的孤傲,屠龍刀光裡對道義與真情的艱難抉擇。
在《倚天》裡,人心底色的浮世繪,隱隱約約已經有了一些“眾生相”的影子。
《天龍八部》則是開始真正的描繪眾生。
“哈哈。”周碩笑了笑,說,“我知道老趙你特意跑這一趟是為了什麼。”
“這本《天龍八部》的第一冊內容,我已經寫完了,等會就會發到你的郵箱裡。”
“啊這……”趙明生突然變得不好意思起來,就像一個被點破心事的孩子,搓了搓手,臉上泛起一絲赧然。
他低頭看著杯中澄澈的茶湯,那微微晃動的琥珀色光影裡,仿佛映照出自己這一路來的所有小心翼翼。
其實他已經做好了空手而歸的準備,短短兩年,周碩就在《俠客傳奇》連載完了一本五百多萬字的超長篇仙俠巨著。
同期之內,周碩甚至還寫完了一部兩百多萬字的《龍族》。
古往今來的作家,極少有像他這麼高質且高產的。
他們確實不應該奢求太多。
更沒有理由催稿。
所以他這次來,社裡交代的任務固然是一方麵,但更多的,是他自己想來看看這位老朋友。
周碩還在讀高中的時候,趙明生就是他的責編了。
那時候周碩在他眼裡,還是個充滿才華的年輕人,所以他一口一個“小周“周同學”的叫著。
後來,他發現周碩的所思所想他完全看不懂,自己跟他完全不是一個維度的人之後,就變成了“您”“周老師”。
能讓一個四十多歲的老編輯,心甘情願的喊出“周老師”,顯然不是簡單的資曆、成就,或者是衣食父母四個字可以解釋的。
是《滕王閣序》的才華橫溢的震撼。
是《少年龍國說》旭日初升般的喚醒。
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精神坐標的樹立。
是“眾裡嫣然通一顧,人間絕色如塵土”的驚才絕豔的沉醉。
是天殘地缺、生死相依的命運交響的共鳴。
是小王子純淨星空的守望。
這些震撼如星火般在他編輯生涯中次第綻放,最終彙聚成一片必須仰望的文學星河。
他親眼見證了一粒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而自己何其有幸,曾為它澆灌過最初的一瓢清水。
“周老師,我……”他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該說什麼。
周碩卻抬手止住了他的話頭,嘴角噙著一抹笑意:“老趙,你我之間,不必說這些。”
他執起茶壺,為兩人重新斟上熱茶。
水汽氤氳,模糊了彼此的神情。
“對了,以後有讀者來信寄到出版社,麻煩你們直接寄到明誠工作室。”周碩突然說,“我的助理會代我處理。”
之前的讀者來信,基本上都是出版社那邊幫他處理,隻有重要的,有意義的來信,才會交到他手上。
今天看了這一份真摯的讀者來信之後,他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必要多看看讀者們的來信有空閒的時候,偶爾也可以寫寫回信。
“好。”趙明生想起那些堆積如山的來信,他不禁為這位周碩的新助理默哀起來。
趙明生懷揣著這份遠超預期的驚喜,回到了《俠客傳奇》出版社。
很快,一場圍繞《天龍八部》的宣發預熱,就以一種鋪天蓋地的聲勢,在龍國版權內鋪開了。
那麼,《天龍八部》到底具體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佛教認為,人生有八苦,曰:生、老、病、死、愛離彆、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
它講述的,並非單純的武林爭霸或俠客傳奇,而是一幅以宋末亂世為幕布的、波瀾壯闊的“眾生浮世繪”。
故事以大理國鎮南王世子段譽的際遇開篇,引出了北宋、遼國、西夏、大理、吐蕃等多國並立的宏大格局。
其間穿插著丐幫幫主喬峰身世揭秘所帶來的命運巨變,以及少林寺小和尚虛竹的奇遇與蛻變。
三位主角,三條脈絡,最終交織成一幅關於“求不得”的命運圖譜:
段譽求而不得的癡情。
喬峰掙紮於身世與道義之間的悲愴。
虛竹隻想青燈古佛卻偏入紅塵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