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9號,浦江碼頭。
一艘豪華客輪緩緩靠岸,汽笛聲此起彼伏。
一支幾十人的樂隊排列的整整齊齊,隨時準備演奏樂曲。
另一邊,上百個手持鮮花、旗幟的少女,穿著漂亮的旗袍,歡快地跳動。
在她們嘴裡,還有節奏地呼喊著:“亞特蘭!亞特蘭!亞特蘭!”
客輪停穩,舷梯通道剛剛鋪好,樂隊開始演奏。
客輪上的乘客被這一幕弄得不知所措,原本要爭搶下船的場麵並未出現,反而一個個待在原地,左顧右看。
幾分鐘過後,一名西裝革履的白人男性出現在了舷梯,在他的身後,還跟著幾名隨從,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
看著舷梯上的紅地毯,白人臉上露出微笑。
他取下禮帽,衝下方招手示意。
少女們喊的更起勁了:“亞特蘭!亞特蘭!亞特蘭!”
聲音傳遍了整個碼頭。
白人男性,名叫亞特蘭。
他緩緩地走下舷梯,和前來迎接的人員一一握手,態度謙和。
等候多時的記者快速移動,尋找合適的角度,然後按下快門。
前來迎接的,以劉副市長為首,他昨天接到一個神秘電話,說是有一個米國的豪門,今天抵達魔都,要在這裡投資。
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政治角度,這都是好事。
在戰雲密布的情況下,有人來投資,豈不是正說明戰爭正在遠去。
一紙報道,足以安撫民心。
在外交上,同樣可以大肆宣傳:米國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民國政府的支持。
劉副市長笑的很燦爛:“亞特蘭先生,歡迎來到魔都!”
“謝謝!謝謝!華國人民很熱情!”
哢,有記者抓拍到了他們握手的一幕,兩人麵帶微笑,像是多年老友。
兩人寒暄了幾句,並排前行。
紅毯蜿蜒,直達遠處的車隊。
有大膽的記者喊道:“亞特蘭先生,我是中央社記者孔雨,請問您來此的目的是什麼?”
亞特蘭停了下來,微笑著答道:“華國擁有無限商機,我和我的團隊來此,自然是投資的。”
“請問您打算投資哪些方麵。”
“遠洋客運、保險等。”
另一名記者用力推開旁邊的同行,喊道:“先生,請問您知道國共正在對峙嗎?”
劉副市長臉上露出寒意,他盯著那名記者,在腦海中思考著事後怎麼算後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