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什麼困難,胡振華大概知道,一是缺錢,二是缺銅。
在去年,整個華國的銅產量,才2000噸左右(世界的年總產量是200萬噸),不說彆的,區區2000噸,光用在電線上都不夠。
現在胡振華的訂單,用銅高達460噸,幾乎要占到全年產量的四分之一。
要解決這一點,隻能進口,這需要外幣。
胡振華點上一根煙,說道,
“如果缺錢,同安可以先行支付20萬大洋給你,剩下的,你可以找洋行貸款!”
“貸款?”
茅工如同被一盆冷水當頭澆下,火熱的內心也跟著涼了下來。
貸款,意味著風險。
自家的事,冷暖自知,大隆機器廠已經三個多月發不出工資了,且不說洋行願不願意給貸款,就是有貸款,這筆錢一到賬,估計各路債主會聞著味上門。
到時候,真正能用於生產的,能有幾個大子!
可同安的訂單,是新中機械廠唯一的翻身機會!
胡振華吐出一口煙圈,問道,
“怎麼,有困難?”
茅工的臉上出現一絲紅暈,那是臊的。
“胡先生,不瞞您說,我們廠的財務狀況,不容樂觀,就怕銀行不肯貸款!”
“你們廠就沒什麼資產可以抵押嗎?”
“現在這個時期,各大銀行對不動產的抵押很謹慎,評估時往往打二三折!”
胡振華很無奈,這些洋行,倒也不傻,他看著茅工,問道,
“那你們能貸多少錢?”
“最多10萬大洋!”
胡振華差點一口老血噴出。
自己下了這麼大的本,才能從洋行貸出10萬大洋,這還玩個毛線呀!
茅工看著胡振華難看的臉色,心裡咯噔一下,連忙說道,
“我回去想想辦法,爭取再籌集個10萬大洋,加上同安的定金,起碼可以完成三台的訂單,咱們滾雪球式發展,一定可以的!”
胡振華揉了揉眉心,心裡拔涼拔涼的,估計除了那幾家買辦,其他工廠的狀況也都如此。
計劃,遠遠趕不上變化,同安公司的方案,還沒開始,就要流產了。
他想了很久,突然回憶起一個案例,連忙問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