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查理在征地時遇到了大麻煩,按照他的計劃,為了迅速完成征地工作,各大洋行下了血本。
420米元/英畝的征地補償,夠意思了吧?
1英畝等於等於607畝。
也是說,查理的征地標準是70米元/畝,合140大洋/畝。
這個標準,遠超此時的地價。
按照查理的想法,這個方案一出,大家還不得哭著搶著把地賣給自己。
水稻的畝產量,才122公斤,刨去開支和人工,一年能剩下半塊大洋的純收入就逆天了。
140大洋,相當於你們200多年的純收入。
絕大多數人都選擇領錢後去崇明打工,畢竟,兵荒馬亂的,留在村裡也不安全。
但是,有許多老人不願意走。
雙方爆發衝突後,有爆脾氣的老人拿著獵槍對著查理就是一槍,幸運的是,老人並不是真想打他,所以子彈隻是掀飛了查理的帽子。
可洋人不這麼想,屁滾尿流而逃。
民國允許持槍,有著悠久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孫文時期。
孫文受西方思想影響,認為民眾有扞衛自由的權力,再加上華國當時是半封建半殖民地,飽受侵略,允許民眾持槍,可以極大地增強國防實力。
查理逃回惠豐後,不肯善罷甘休,立即委托當地政府幫忙征地。
這次,就順利的多了。
在半殖民的華國,有一個怪圈: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府,而官府又怕洋人。
就是老虎、棒子、雞的遊戲一樣。
這個怪現象,從清政府時期就被洋人發現了,當時,八國聯軍不是沒有覆滅清政府的能力,他們也的確想這麼做,就像在阿三國那樣。
可義和團的事件讓洋人看到,清政府不是列強的敵人,而是列強的朋友,最好的朋友。
從那時起,洋人很少直接和百姓打交道,而是委托買辦、官僚資本。
事實證明,他們這套策略極其有效。
才用了兩天的時間,外資洋行就完成了征地工作,小區項目,即將拉開序幕。
……
胡振華可不知道這些,他和老郭聊完,就動身前往崇明。
剛下飛機,他就看見一個意想不到的身影:江振。
這家夥應該等自己很久了,因為地上都是煙頭。
胡振華隻是和他一個眼神交流,立即不動聲色地向友誼商店走去。
也隻有那個地方,才適合談事情。
小會議室裡,江振迫不及待地抓住胡振華的手,語無倫次地說道,
“油!油!油!……”
許久,他才恢複冷靜,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