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ta集團是大樹,那貿易商就是樹下的小花小草,大樹如果沒了,地麵的水分很快就被蒸乾,小花小草還怎麼生存。
人群中的笛卡爾心情複雜,比起那些貿易商,米國鋼鐵公司才是損失最大的一家。
胡振華猜的沒錯,算計銀行的,就是以米國鋼鐵公司打頭,參與者還包括洋行和西方的其他財團。
工業區是一塊巨大的肥肉,饞的西方財團口水直流。
當然,他們不是要弄死ta集團,因為除了胡振華,沒有任何人能在紅色政權下玩得轉。
西方資本的目的,是要用這種方法來入股。
笛卡爾的布局剛剛完成,已經到了收割的階段,卻出了兩個變故。
第一個變故是鄭西坡發行了大量的銀行券,還把這些錢通過貸款的方式發放給了江北農民。
如果西方資本接手銀行,迎接他們的,將是一個巨大的爛攤子。
胡振華一旦失去了對銀行的控製權,他絕對不會再管銀行的死活,在這種情況下,誰有把握從江北把貸款收回來?
這就好比一個欠錢的無賴,他挑釁的看著一群債主:家人們呢,你們敢逼債,我就死給你們看!
笛卡爾隻能選擇等,這一等,等來的卻是第二個變故:崇明發展銀行被搶劫。
這個時候,彆說摘桃子,三五年內能把錢收回來,都是上帝保佑!
史密斯哭喪著臉,說道,
“諸葛先生,不是我們非要逼債,史密斯貿易真是一點現金都沒有了,我已經在倒閉的邊緣!”
諸葛林見他態度軟化,表情才緩和了一些,
“你們的困難,我會向董事長彙報,但你們不要抱太大的希望,ta集團下屬子公司的資金,也存放在銀行內,我們同樣損失慘重!大家散了吧,當務之急,是追剿匪徒,也請大家去向當局施壓,要他們交出罪魁禍首!”
說完,諸葛林不顧眾人的阻攔,拍拍屁股走了。
諸葛林的操作,在心理學上,叫期望管理。
到銀行被搶後,大家感覺銀行要倒閉,這才鬨事,當諸葛林表示銀行一定會還錢時,大家非常‘驚喜’。
這個時候再提出分期還款,大家更能容易接受。
至於史密斯得寸進尺,諸葛林馬上又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如果你們把ta集團鬨破產,一分錢也彆想拿到!
警告之後,又給了他一個甜棗:正在追繳匪徒,說不定錢能要回來!
但同時也給他們潑一盆冷水,降低他們的預期:追不追的回來,還另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