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儲糧公司,是崇明縣政府控股的企業,占股70。
ta糧油參股,占30。
東海儲糧,取東海麵積廣袤、虛懷若穀之意,寓意廣闊的胸襟。
東海廣且深,由卑下百川。
這是一家非營利性機構,承擔著對糧價削峰填穀的重任。
糧價低的時候,東海儲糧會以保護價收購,避免穀賤傷農。
糧價高的時候,東海儲糧會以平價拋售,平抑物價。
向華強趕到東海儲糧時,店門前已經聚集了幾十名運輸司機,他們都想把手裡的銀行券換成糧食。
大米,麵粉,玉米,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白糖,紅糖,棉布!
品種雖然不多,卻讓老百姓感覺無比踏實。
其實,東海儲糧的儲存品種是水稻,小麥,玉米,菜籽,花生,大豆,白糖紅糖,棉花。
之所以出售成品,是為了方便百姓。
向華強轉了一圈後,向同伴問道,
“哥幾個,要換成糧食嗎?”
“換個屁啊,難道你想背著糧食去拉土嗎?”
向華強還是不放心,問道,
“萬一糧食被換完了,怎麼辦?”
叫驢子指著那一排排高大的建築,頗為感慨的說道,
“你自己看看那有多少糧食,像這樣的倉庫,每個鄉鎮都有一座。據說存儲了上百萬噸的糧食,估計夠全縣人吃大半年。走吧,咱們耽誤了太久了,時間就是金錢!”
“走吧!”
向華強離開後,東海儲糧又迎來了一群人,其中包括縣長鄭西坡,崇明發展銀行行長劉安民,東海儲糧總經理徐熙娣,除了陪同人員,還有魔都來的幾位領導。
一位操著川省口音的領導爽朗說道,
“土方子也能治大病,你們沒得儲備金,搞得也蠻不錯撒!”
劉安民小心翼翼的說道,
“領導,糧食就是我們的儲備金!貨幣理論其實沒什麼難的,隻要讓老百姓手裡的錢能買到東西,不大幅貶值就行了。我黨曾經不也拿花生、花生油當過儲備金嗎!”
抗戰時期,由於花生原料多處於八路軍控製下的抗日根據地,花生油是根據地除鹽之外的第二出口商品。並且,花生作為除鹽之外的第二大儲備物資,為根據地的經濟平穩起到了重要作用。每到秋季,一些較大的油坊會協助根據地政府平抑物價,收購、承儲花生、花生油;如果物價上升,政府就安排承儲主體出售花生、花生油來回籠貨幣,平抑物價;反之,如果物價下降,就增發貨幣,收購物資。
“哈哈哈哈,是有這麼檔的的事。”
大領導扭過頭來,看向其他幾名隨行人員,
“有啥子啟發沒!”
幾人麵麵相覷,其中一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