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過了十多分鐘,六七公裡外響起了密集的槍炮聲,應該是機步三連在和對方交火。
恰在此時,通訊兵報告,已經和偵察機建立通訊聯係。
謝誌宇看了一眼手表,5點三十五分。
“開始吧!”
通訊兵拿起步話機,喝道,
“開始炮擊!”
話音剛落,五百米外傳來炮兵連長的命令,
“二班準備,一發校射!”
“是!”
裝填手迅速將炮彈推進炮膛,隨後放入發射藥包。一切準備就緒,炮長喝道,
“放!”
拉火繩被拉動。瞬間,炮口噴出巨大的火焰和濃煙,同時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強大的後坐力使炮身猛地向後一縮,駐鋤緊緊地抓住地麵,以抵消後坐力。
炮彈呼嘯著飛向目標,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而炮組人員則馬上清理炮膛、裝填下一發炮彈,準備下一輪射擊。
周邊的空氣裡彌漫著刺鼻的火藥味,地麵也會因後坐力產生輕微的震動。
十幾秒後,步話機裡傳來偵察機的報告,
“炮彈落點向東偏170米,向北偏160米!”
重新矯正後,炮兵連長吼道,
“全連都有,三發急速射!”
12門加農炮發出怒吼,它們用彈片和熱能宣泄著自己的怒火。
進入現代以來,155毫米火炮一直是各國裝備的主力,究其原因,是因為炮彈的重量。
是不是覺得有點難以理解?
以155毫米口徑為例,炮彈重量在40公斤50公斤之間,這已經是士兵搬運的極限。
而更小口徑的炮,威力略顯不足,而更大口徑的火炮,需要考慮機動性,因此對炮彈的搬運必須優先考量。
除非是要塞炮,可以加裝供彈機,才會采用更大口徑。
戰爭,其實就是木桶原理,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裡裝水量。而一支部隊的短板,決定了他的綜合實力。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是如此,你彆看二十一世紀的米國號稱藍星第一,實際上他們的短板很多,社會治安、基礎設施、基礎工業不足,一旦爆發戰爭,他們馬上就會瘸腿。
在隆隆炮火中,郝大炮回來了,還沒到跟前,他的大嗓門就喊了起來,
“團長!哈哈哈哈,團長,我回來了!”
這家夥渾身都是泥水,臉上還有煙灰和血跡。
謝誌宇瞅著他,不悅說道,
“郝大炮,你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你是機械化步兵連的指揮官,要利用裝甲車和坦克快速突進的特點,對敵人實行分割包抄,看你的樣子,和敵人肉搏了?”
郝大炮渾不在意,依舊發出爽朗的笑聲,
“團長,沒有的事!那地方有不少泥坑,裝甲車跑的太快,這才濺我一身泥水,至於臉上的血跡,是敵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