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
大家連忙看著他,目光殷殷。
張濤見自己被盯著,臉上一紅,說道,
“如果我們知道了炮彈的軌跡,就能準確捕捉到它!”
“老張,你是不是睡迷糊了?咱們如果提前知道了炮彈軌跡,還用的著探測?”
張濤抓著兩張雷達掃描圖,解釋道,
“你們看看這兩張圖,在不知道炮彈軌跡時,咱們捕捉到的信號很弱,但如果知道了軌跡,信號很強,而且可以多次捕捉到,這說明什麼?”
“說明什麼?難不成咱們要去學周易,先掐算一下炮彈來襲的方位?”
“哈哈哈哈!”
張濤看向一名消瘦的老者,期盼地問道,
“萬教授,你有沒有想到什麼?”
老者盯著張濤手裡的圖紙,突然醒悟,喝道,
“對呀!我們可以分兩步,第一步先大致探測出炮彈的方位,第二步,集中雷達信號掃描!”
立即有研究員提出了疑問,
“這樣豈不是需要兩部雷達?這對戰士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萬教授笑道,
“任何技術,都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咱們先做出來,再改進,對了,國外專家給的那個針狀波束建議,咱們也要儘快試驗一下。”
那個所謂的國外專家,就是胡振華。
老胡隻了解炮兵偵察定位雷達的基本原理:采用相控陣天線。
相控陣天線是由許多天線單元組成的陣列天線。
這些天線單元在電氣性能和物理位置上有規則地排列。通過控製每個天線單元發射信號的相位和幅度,就能改變合成波束的方向。就好比一群人一起喊口號,如果能精準地控製每個人發聲的時間(相位)和音量大小(幅度),聲音就可以向不同方向傳播。
在雷達中,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快速地改變波束的形狀和指向,實現對多個目標的同時跟蹤和掃描,大大提高了雷達的靈活性和探測效率,這對於探測炮彈軌跡等快速移動目標來說非常關鍵。
相控陣雷達可以將波束設計成扇形波束用於廣域搜索,能夠覆蓋較大的空域範圍,以發現不同方向來襲的炮彈;也可以形成針狀波束用於對特定目標進行精確跟蹤,獲取更精準的炮彈軌跡信息。
至於這些東西具體是怎麼實現的,胡振華就不清楚了。
張濤興奮的說道,
“我來研究針狀波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