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兒眼珠子轉了轉,耿秋做這些的時候太過坦然,就連她也以為是巧織說了什麼,他才動手的。
通往溪邊的瓜棚為巧織架出一條遮蔭明路,上山的木扶手與那邊相似。耿秋自作主張,在背後做這些,他們所有人竟然都不覺得奇怪?這事確實挺奇怪的……
絮兒習慣性抱起胳膊,巧織這個傻姑娘,與耿秋朝夕相處,該不會也被人惦記上而不自知吧?
上山的路沒外人,金細細當然也如絮兒那般想。耿秋做事穩重隱晦,陳巧織再馬虎心大一些,確實不一定有人想到這方麵。
金細細心想,既然自己已經做了出頭鳥,好歹得拉個墊背的。就讓大家多去關注陳巧織好了,反正人家有爹有娘,被議論也不會怎麼樣吧?
存了彆的心思,金細細一路上都在拐彎抹角給巧織挖陷阱。小棗還是孩子心性,並未察覺到她這樣刨根問底有什麼不對,畢竟小棗自己也對這件事充滿好奇。
絮兒不由得心中暗歎,難怪錢有看上金細細,一個給野獸挖坑捕獲獵物,另一個給人挖坑轉移風言風語,還真是天生一對!
巧織一張嘴說不過兩個人,絮兒提起彆的話題,金細細了然地沒再追問。
站在坡頂去看,成片的開荒地中立著幾棵樹。現有可耕種範圍不足五十畝,開荒速度值得驕傲,可絮兒還是很焦心。村裡人太能吃!而且不分男女老少。
巧織上前查看豆莢情況,與另外幾人閒話:
“好在今年風調雨順,後半個月可有得忙呢。”
絮兒接話道:
“還好丁叔他們上心,這要是我自己的田,指不定荒成什麼樣子呢。”
細細與巧織笑鬨:
“絮兒說話可聽不得,平輩的幾個人裡,誰能比得過人家啊?”
巧織似模似樣點頭評論:
“這回我站細細這一邊,絮兒你不知道,我爹娘背後總說‘哎呀絮兒怎麼不是我女兒呢?’、‘巧織是不是投錯胎了呀?’,真的我耳朵都起繭了,不信你看看。”
巧織學起陳忘山兩口子,那叫一個入木三分,將另外三個逗得前仰後合。
這也就罷了,丁小棗還跟著起哄。
“哎喲我跟你們說,我爹也那樣,你們看他平日悶不吭聲是吧?罵我的時候總把絮兒擺出來。這要不是我把她當姐妹,說什麼都得絕交!”
絮兒笑道:
“好好好,這麼說的話,我平白多了兩個爹,賺大了呢!”
女孩子們說笑並不走心,村裡嘛,自家孩子不聽話,總要找個彆人家的孩子做參考,不然教訓起來沒有威懾力。
開荒地四周種了許多紅小豆,葉片已經開始斑駁泛黃,豆莢開始撤去水分走向成熟。
小麥和豆子占了大頭,再就是二茬種下的蕎麥,且不論產量高低,目光所及茂盛一片。
絮兒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看看薯蕷長得如何。
柳榆林那一片距離不遠不近,放著好生浪費。野生薯蕷不容易生蟲害,不挑水肥之下更適應這片土地,且產量喜人,單獨辟一塊地做備用糧再好不過。
斜坡上的土偏薄一些,薯蕷自下而上長勢遞減,甚至有些地方莖細葉小,不用深挖要知道長不大。
四人撥開那些密實葉片,橡子大小的薯蕷豆占大多數,偶有大個一些的,整條藤上數量稀少。
絮兒順著藤蔓找到根,拋開“種子”本身差異不談,土層厚度、鬆軟情況、肥力大小等常見的影響要素,在薯蕷這種東西上同樣適用。
“看來想要多結果,完全放養還是不行啊……”
喜歡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請大家收藏:跟一百個壯漢進山開荒?包活的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