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垕躲在屏風後偷瞧,卻聽那兩位自稱是荀尚書府上。
“這個荀彧,倒還知道自己先做第一個。也不知道讓他打廣告的效果怎麼樣。”
見著終於有客,張舍總算鬆了口氣。
但沒等他招呼好,結果又有客人上門,這回卻是將作大匠孔融府上。
隨著這兩家的客人來到,馬上又有幾波人來,這下商行開始忙碌起來。
王垕並未現身,而是通過各人的言談分辨身份。
不過這些人,基本沒有自報家門,隻聽出了其中有許縣縣令滿寵家人。
接下來,陸陸續續有客上門,至午時結束,張舍才抽出時間來報。
“公子!開業半日,共售出七十六刀整,外加零散客人采買十三位,皆隻拿二三張。這些零散客人,浪費人力物力,問題還多,購買數量極少,公子何不規定,一次最少購買一刀?”
王垕擺擺手道:
“張舍!有一點,你一定要記住,也要告訴手下人。不管客人身份高低,來者是客,今日他落魄你不理睬,安知他日他會不會飛黃騰達,你高攀不起?
再者言之,這些零散客人,定是見著商行招牌入內,其至少識文斷字,此種人,每一位都是一塊活廣告,焉知其沒有貴友官朋?”
王垕這麼一說,張舍頓時臉紅。
“小的受教!”
~~~
許都,楊府。
這是一棟堪比司空府的建築,但其中卻頗為冷清。
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將剛買到的竹紙鋪在桌案上,早有左右磨好墨。
隻見這青年提筆寫下“大漢紙行”四字,吹了吹墨跡,歎道:“東武亭侯真書絕世,剮柔備焉。點畫之間,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我差之甚遠。”
左右道:“公子長於詞賦,而短於書,豈有以己之短,比人所長之理?”
“哈哈哈哈!說得好!我楊修自命不凡,豈能因一處之短而嗟籲!明日你便去往那大漢紙行,采買竹紙百刀,一半留許都我自用,一半送往弘農華陰縣老家,交於家父。
父親如今閒賦在家,致力於整理注解《東觀漢記》,若以竹簡,光是草稿,便恐需數車,若以此竹紙替之,怕隻需數刀足矣。”
原來這青年正是楊修,其父楊彪少承家學,初舉孝廉,靈帝熹平年間累遷至京兆尹,後曆任司空、司徒、太尉、尚書令等顯職。
此時因曹操相疑,所以閒賦在家,於是回了弘農郡,最近正在給《東觀漢記》這部史書做整理與注解。
給史書做注解,自然免不了要查閱記錄各種其他資料,所以消耗的竹簡往往是用車拉,而且耗時往往要數年。
楊修前幾日就聽說了竹紙,所以今天親自去買了幾張帶回來試,一試之下,自是相當滿意,於是命人采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