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攻城,收到討紹檄文。
沒過兩個時辰就收到烏桓王臨陣脫逃消息。
這邊事情還沒查明,晚上兒子又被襲擊了大營。
“父親,孩兒的幽州精兵陷入苦戰,請父親派兵支援。”
袁紹頭痛欲裂,正要派兵時,大帳外響起了另外一個兒子袁尚的聲音。
“父親!如此良機,為何去救區區幾千幽州兵?”
現如今,袁紹身邊的謀士和將領死了一大片,出主意的人也沒了幾個,遇事都要自己決斷,他倒也想聽聽兒子們的意見。
“顯甫!你此話何意?”
袁尚走進大帳:
“回父親!我聽聞那王垕領陷陣營正在城外廝殺,則城中必然空虛。父親為何卻去救那區區幾千兵馬,而不趁機攻城?
就算不攻城,也當立刻派兵堵住鄴城四麵。
隻要那王垕不能回城,父親便可招降城中兵馬,如此則此戰定矣!”
聽完袁尚這一席話,袁紹竟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當下一拍大腿道:
“我兒顯甫竟有此見識,實在讓為父寬慰。就以此計,顯甫!你即刻下令,並州兵馬全軍出動,圍住城池,日夜進攻,消耗守軍意誌,同時阻擋王垕歸路。”
“喏!”
袁尚看了看旁邊吃癟的袁熙,心中得意至極。
其實袁尚這算不得什麼妙計,隻要是局外人,都能想到。
袁熙之所以沒想到,自然是因為關心則亂。
幽州兵馬是他的根基,他第一時間所想到的,自然是保住自己的實力。
不過戰機往往都是稍縱即逝,沒把握住就是沒把握住,沒有任何借口。
王垕這邊,也就因為幽州兵的拚死抵抗,耽誤了他半個時辰,所以在他準備回城時,卻有史阿派遣的探子來報,大量並州兵圍住城池,竟然回不去了。
聽到回路被阻,趙雲和夏侯蘭也是大驚。
趙雲道:“雲願領三百騎兵為先鋒,殺出一條血路,打開城門。”
王垕搖頭:“非是不信子龍之勇,實非必要。至於城池,我自留了妙計,想必當無問題。
既然袁紹斷我歸路,正好,高順夜襲,隻帶了三日乾糧。袁熙大營中戰馬糧草,能帶走就帶走,不能帶走則放火燒之。正好趁此機會,去平陽穀接應高順。”
戰場瞬息萬變,經過這次經曆,王垕又有感悟。
“子龍!正青!你二人記住,戰前戰術規劃,也隻不過是一個參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