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狶反叛,這是曹操始料未及的。
郭嘉繼續道:“目前臧霸,孫觀二人已然退出北海,收攏三將殘兵。昌狶則與袁譚於北海互為犄角,擁兵四萬餘。臧霸不敢有所動彈。此事,便要看仲謀如何破袁譚大軍了。”
曹操北伐袁紹,其實知道袁紹實力與自己相當,並未真的認為可以一戰而定河北。
但青州必須拿下,不想竟遇此事。
“罷了!傳信給仲謀,若能擊敗袁譚,必斬昌狶。此人害我三員大將,不死不足以安眾將之心!”
“喏!”
昌豨原為泰山群寇之一,反複無常,曾領叛軍攻打徐州的彭城國,使得彭城王劉和避難兗州東郡東阿縣。
此人在曆史上屢叛曹操,劉備襲殺曹操所設的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自己則身還小沛。當時身在東海的昌豨也起兵反曹操。
後曹操親自率軍東征,擊破劉備,擒獲關羽,又擊破了昌豨,昌狶歸順。
但官渡之戰袁紹敗後,昌豨再一次反叛。
曹操令大將張遼與夏侯淵出兵討伐,包圍昌豨於東海郡,數月糧儘,議引軍還,張遼數月之圍,視昌豨有所猶豫,故不力戰。張遼乃遣使者誘其歸降,並孤身上三公山,到昌豨家中拜訪他的妻子和孩子。昌豨十分高興,跟隨張遼拜見曹操。曹操即令昌豨還故地。
建安十一年,昌豨又一次反叛。
曹操派遣於禁征討,這次,於禁沒慣著他,兵敗投降後,於禁將其直接誅殺。
王垕當然知道這人秉性,但沒想到,這次自己攻青州,這昌狶造成這麼嚴重後果。
直接殺了跟他還有些交情的三名將領。
“臧霸真是廢啊,打交道這麼多年,還不知昌狶本性!”
對於昌狶的反叛,王垕是難以理解的。
此人似乎沒有一點眼力勁兒,袁紹敗了,他還反。
唯一的解釋就是無腦。
就像自己這回出征青州,明顯袁譚不是對手,袁譚自己都怕得要死,他還看不清局勢。
沒辦法,王垕隻能先遣兵馬收服濟南各縣,整合兵馬後,命青州刺史李整坐鎮東平陵,自己則領兵掉頭往北,渡過濟水,準備徹底斷掉平原城往東撤退之路。
平原城中,辛評每日收到消息,與平原國相王修心急如焚。
“辛彆駕!那王垕已然渡過濟水,彙合降兵,三萬大軍直逼我平原城而來。若李典再自曆城而出,兗州兵馬自西而來,我平原縣根本無法阻擋,如之奈何?”
到了此時,辛評也知道自己孤軍無法堅守。
“為今之計,隻有兩條路可走,其一,往東,於王垕剛渡濟水,立足未穩時,跳出重圍,往樂安郡。此路有一定風險,若其派精兵攔截,恐被拖住。其二,那便隻有往北渡河,往渤海。”
王修一聽,頓時傻眼,這辛評肯定是怕了王垕,兩條皆為逃離之策。
“王垕已然渡過濟水,不數日便可至平原城,請公早做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