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對於王垕的決定隻有執行權,沒有質疑權。
王垕也不會跟他商量什麼,因為這個世界能夠在這方麵跟他商談的,目前還沒有。
這不是智商問題,是眼界問題。
“趙義!你可知道,沿海何處有船塢?”
“船塢?回侯爺!東萊郡沿海並無大型船塢,漁民之船,皆乃小船,極其簡陋,為漁民自行打造,長不過四五丈。超過五丈船隻,需南下琅琊郡,琅琊諸葛氏有一船塢,可造十丈以上大船,此船有風帆,可迎風而走,無需劃槳。”
“琅琊諸葛氏?”
“琅琊諸葛氏乃前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經數百年,至本朝諸葛珪時,已為琅琊大族。諸葛珪靈帝時入仕,初為為泰山郡梁父尉,以“孝廉”被應劭賞識,隔郡征辟至泰山郡任郡丞,其弟諸葛玄被袁術任為豫章太守。諸葛珪有一子,名諸葛瑾,少有才,聞名鄉裡。”
聽到諸葛瑾,王垕想起來,這家夥應於去年,也就是建安五年,躲避中原戰亂,進入江東。
但去年琅琊無戰事,徐州早被自己所平,此人應該還在琅琊才對。
想到諸葛瑾,還有造船技術,王垕立刻有了決定,遂對身後的軍正夏侯蘭道:
“正青!你立刻寫書信一封,征辟諸葛瑾為鎮東大將軍府佐官,至於任何官職,且容本將見過此人再行定奪。另言明,本將欲於東牟縣建船塢,打造大船,命其帶上族中人員一並來此。”
“喏!”
現在軍中事務皆由夏侯蘭處理,他也是樂得有人來分擔。
王垕現在為鎮東大將軍,持節開府儀同三司,位同三公,自然可征辟士人。
當然,對方也可以拒絕,但士人讀書,不過就是為了謀得官職,一般不會放棄機會。
接下來的數日,王垕都一門心思撲在鹽田,指導王二虎管理,製定曬鹽流程。
不得不說,東萊郡氣候,是非常適合曬鹽之地。
這裡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冬暖夏涼,不僅非常宜居,還有大片平坦的海邊灘塗。
後世這條海岸線上,有幾十個大型鹽田。
王垕首先命將士們整理蒸發池和結晶池,將海水引入蒸發池,通過日曬使水分蒸發。
當水分蒸發到一定程度時,再將海水引入結晶池。
在結晶池中,繼續日曬,海水就成為了食鹽的飽和溶液,隨著水分的進一步蒸發,食鹽開始結晶,但這時候形成的僅僅隻是粗鹽。
剩餘的液體稱為母液,也稱“苦鹵”,可從中提取多種化工原料。
粗鹽就已經可以食用了,在近期內,王垕並不打算製作細鹽。
有時候步子邁得太快,容易扯到蛋,引起注意。
而且保密工作,必須做到極好。
雖然他現在也並不懼怕誰,但穩打穩紮總是好的。
整個曬鹽的過程其實極短,若是在交州,整個過程隻需要五日左右,但在這裡,卻因陽光問題,最長要到十日方成。
僅僅半個月功夫,王垕的鹽田就已經產出了第一批鹽,這讓主管鹽田的王二虎驚掉了下巴。
“公子!此曬鹽法,簡直神乎其技,比之煮鹽之法,其效高數百上千倍,且根本無需任何成本。”
“二虎!傳令下去,鹽田區化為禁區,外圍皆由縣兵把守,縣兵亦不得入區。所有參與曬鹽五百將士,除軍餉正常發放之外,每月賞賜軍餉兩倍錢糧,家小全部遷入鹽田區內居住,其家小亦無論大小老弱,皆入鹽田司職。未曾婚配者登記,我自會為其解決。但所有進入鹽田區之人,三年內不得外出,違令者夷其族!”
這個沒辦法,他必須如此,此法一旦泄露,他就會很被動,跟造紙術有天壤之彆。
這是他真正崛起之基。
實在是這種辦法產量太大了,這才開辟了第一批鹽田,一次就得鹽兩千多石。
等鹽田陸續增加,可達月產粗鹽萬石甚至十萬石。
這是什麼概念!
此時鹽價,已經達到一石兩千錢。
東漢時期的鹽價在正常時期大約為每石800錢,這是平均價格。漢安帝時,鹽價曾降至每石400錢,但在某些時期也曾上漲至每石8000錢?。
而此時,大概在兩千錢左右。
一個月一萬石,就是兩千萬錢!
折合糧接近七萬石!
而且他還可以隨時擴張鹽田數量。
當然,這隻是零售價格。
官府和鹽商收鹽,每石價格目前在五百錢左右。
但這中間還隔著一個當地豪強。
豪強為大鹽戶,他們掌握鹽商渠道,自小鹽戶手中收購時,竟隻需兩百錢一石。且小鹽戶還要交稅,所以其實煮鹽的百姓,除去柴薪成本,收入照樣低微。
“報!將軍!大將軍將令,命青州刺史李整於青州布防,並總督青州渡河糧道,離狐太守李典領青州兵馬兩萬,自樂安郡渡河來援。將軍便屯兵東萊,北拒公孫度渡海南下。”
王垕接過曹操將令,頓時心中了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