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將軍!尚有十裡!共有糧草輜重三百車,騎兵五千,步卒精銳一萬,民夫一萬。”
聽了探子詳細回報,王垕點頭道:
“與我預料之中相差不大,看來公孫康並未想著可一戰而定,遂帶了些糧草。李達,你領輕騎營埋伏於對麵左側林間。牽招,你領重騎兵埋伏於對麵右側林間,但聽我穿雲箭響,便自左右殺出。”
聽到王垕安排他們渡河,去對麵林中埋伏,牽招和李達頓時一愣。
牽招疑惑道:“將軍!為何去往對岸?若被彼軍發現,豈不被其反殺?”
王垕道:“公孫康非庸碌之輩,其自幼便隨其父公孫度征戰,如此半渡而擊之法,彼必不能中計。我便反其道而行之,便是他發現,我皆為騎兵,亦可全身而退。”
牽招和李達恍然大悟,這應該就是聽王垕說過的一種思維之法,據說名為逆向思維。
二將各領三千兵馬去了,王垕卻領三百親騎原路返回,退了一裡,藏於林間。
他知道,如果公孫康經驗豐富,必會派探子至這邊兩側林中探查,如果探子往前探測官道,他隻有三百親騎,機動性強,直接再退遠些就是。
自己有望遠鏡在手,對方動向,他能清清楚楚。
這處官道旁邊林木高大,雖並無低矮樹叢,但對方也絕對看不到他。
待牽招和李達消失於林中之後,王垕便拿著望遠鏡默默等待。
半個時辰後,公孫康果至對岸。
看到寬闊蕭瑟的沙河,公孫康卻並未急著過橋,而是對旁邊一名四十多歲中年道:
“管公!此河名為沙河,若彼於此地設伏兵,敢問管公,會如何布置?”
這中年正是曾經到過東牟,被王垕趕回去的名士管寧。
原本一心想做隱士的管寧,在被王垕懟回去後,竟選擇了出仕,成為公孫度帳下謀主。
“此處渡口河麵寬闊,水流緩慢,今雖已然冰凍河麵,但糧草輜重卻不能行於冰上。若在下乃是王垕,便於對麵官道兩側林中各伏一支騎兵,大公子若渡橋,便自林中殺出,如此,則大公子兵馬必亂。”
公孫康聞言大笑:“哈哈哈哈!公於我英雄所見略同也!不過我自平郭出兵,並無征兆,他王垕除非有預測天命之能,否則又如何能得知我出兵至此?”
管寧拱手道:“萬事當謹慎而行!大公子身係數萬兵馬在身,且此戰乃我遼東氣運之戰,不可有失,在下建議,還是命兩隊斥候去往對麵探路為好。”
公孫康正色:
“公所言極是,如此,我便派兩隊斥候去對麵林中查看一二。”
說罷,公孫康點了兩支五人斥候小隊。
“你等去往對岸左右林中查探,速去速回,若耽誤了軍情,使遝氏縣城有失,定斬不饒!”
“喏!”
兩隊斥候領命,快速渡河,朝兩側林中而去。
過得一炷香,斥候完好無損,出現於對岸。
公孫康笑道:“看來管公多慮了,並無伏兵。”
管寧見斥候無事,正在打著旗號,也鬆了口氣。
“如此豈不更好,隻需順利抵達遝氏縣,合大公子與陽儀將軍之兵,裡應外合,正好乘王垕不備,破其大軍!”
公孫康再不相疑,遂命五千步卒先護送糧草輜重過橋,準備至對岸先做防備,等糧草至對岸,中軍兵馬再渡此河。
喜歡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請大家收藏: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