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古文化是缺乏傳播能力的,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其文字過於複雜,土生土長的華夏民都難以掌握,彆說向完全不同的文明迅速傳播了。
所以王垕很早便開始簡化文字。
想想他自己的感受,一個受過大學教育的穿越者,竟有很多字要花長時間才能完成學習。
一個字三四十筆,這要了老命。
這是為壟斷知識所致。
正所謂大道至簡,這一切必須簡單標準化,標注拚音格式化,方能像病毒一般,滿世界快速傳播。
卻說趙雲領軍至那小城下,城內守軍竟隻千餘,隻命倭奴兵打造雲梯,小半個時辰,便殺了半數,奪了城池。
一番清點,城內漢民不過兩千餘,扶餘人不過四千。
這扶餘人與漢人太好認了,冰天雪地之下,竟剃光頭,漢民便絕對不會。
漢人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剃頭乃大逆不道之舉,而扶餘國此前又臣服於公孫度,是以也未曾對漢民惡劣,這才造成兩族混居狀態。
趙雲清點之後,報於王垕。
然後便是抓壯丁,收降兵,最後整合出一千五百扶餘精壯,留下三百兵馬鎮守此城,繼續前行。
進入扶餘境內,距離瀎城不過三四百裡,行軍卻花了十餘日,他這是在慢慢耗。
反正不著急,將路上小城,小部落全部清除收編,此事總歸要做。
扶餘國逐水草而居,但卻也知道將聚居城池修築於速末水沿岸。
但到了後麵幾日,往往城池便空空如也,隻有一些漢民,等待著王垕到來。
所有城池的扶餘人,皆趕著牛羊,朝著都城瀎城遷徙。
他們已然知曉,要想不淪為奴隸,隻能出逃。
此種惡劣天氣之下,若流落在外,也幾乎必死無疑,隻能尋求扶餘王城庇護。
至於漢民為何不走,那是因為遼東治民之策,這些漢民自是早清清楚楚。看這情況,東萊侯這是要經略整個邊土,將速末水河畔納入範圍。這讓漢民們不僅不跟著扶餘人跑,反而興奮迎接。
王垕此時已然清晰,直觀的感受到,何謂大勢所趨。
但這種情況,在大漢實控之地,絕對不可能發生。
因為那裡的每一個百姓,皆掌控在三方手中,那便是皇權、士族豪強、宗族。
三層管控,層層洗腦,甚至普通庶民牛羊,恐怕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天下有個叫東萊侯之人存在。
十餘日後,王垕大軍整合扶餘奴兵八千,大軍將整個扶餘王庭瀎城團團圍住。
沒有圍三闋一,看陣勢便不會放過一個。
扶餘王簡位居領四加大臣登上城樓,眺望密密麻麻的下方大軍,此前打的雞血瞬間被抽乾。
牛加趕緊安慰道:
“大王!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我已然將城牆上全部掛滿冰層,如今王城雲梯勾不住,石彈不可傷,必能守住城池。”
簡位居稍微冷靜了些。
但遠處的王垕,卻又是另一番說辭。
此刻他正舉著望遠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今天下,放眼全球,有哪個城池能阻擋我炮火!子瑜!吩咐後勤,開始伐木,打造投石車百輛。其餘各將,皆命兵馬安營紮寨,隻等投石車成,便全力攻城。我要讓天下之人真正知曉,在本將麵前,沒有任何可以阻擋之敵!”
“喏!”
喜歡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請大家收藏: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