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樹上看小說的徐達開冷不丁的問道:
“這小說太好看了,你說我一當兵的都差點看哭了。”
徐達開的話引來一片噓聲,卻引起了張嘯的興趣,他想看看是不是那本《亮劍》。
在眾人哄笑中,他從徐達開手裡接過了這本小說。
李雲龍是小說的絕對主人公,他具有以往英雄所有的優點:英勇威猛、膽識過人、意誌堅毅。
同時,他桀驁不馴,處事不拘泥於形式,是個典型的現實主義者。
同時,他也是個紀律性差,善做離經叛道之事,對政治缺乏興趣的人。
他常常以沒文化、大老粗自居,脾氣暴躁,點火就著,動輒臟話連篇。
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生活中他都是一個絕對的獨裁者。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點與缺點並存、缺點突出的英雄人物。
卻能獲得不少人的喜愛,以至讓讀者手不釋卷,掩卷深思。
張嘯此時也成為了其中一員。
在趕路閒暇之餘或者歇息吃飯之時,他都會掏出這本小說品讀。
李雲龍無組織紀律,三次違反軍規,三次被降職。
他的反叛、逆向思維、顛覆性的秉性在戰亂頻繁的戰爭年代被驍勇善戰、戰無不勝的光環所取代。
但是,隨著和平時代的到來,那些離經叛道的特點愈加突顯。
他的觀點與那時的權力話語南轅北轍,他因剛正不阿的個性而成了時代的異類。
他堅定了一生的信條“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最終葬送了他的生命。
他的最後一次亮劍,竟是他浴血奮戰、九死一生換來和平環境下的暴動。
其實,李雲龍早就預見了自己的死亡,或者說在麵對那場動亂時,他就已經為自己的歸宿做了規劃。
所以,李雲龍將他和趙剛的孩子送到好友孔捷處。
在此之前,他說到‘作為一個老百姓,怕死並不丟臉,如果作為軍人怕死,那是世界上最丟麵子的事’。
也正是心中有著這一份信念,當李雲龍在被部下救出來之後,他毅然的放棄了生的機會。
因為‘一個軍人,可以在肉搏戰中被敵人砍掉腦袋,但他絕不可以被侮辱,軍人可以去死,但絕不能失去尊嚴’。
所以在選擇死亡的時候,李雲龍異常的坦然和決絕。
在《亮劍》中,作者多次描寫到李雲龍在作戰中非常珍愛戰士的生命。
他會儘可能地采用戰略戰術減少戰士的死亡,而非一味的衝殺,所以這樣愛惜生命的人為什麼能夠勇敢地選擇死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