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淺笑,不急不躁地繼續說道:“主公無需過憂。這孫劉聯盟,看似穩固,實則不過是利益之交。想當初,為對抗主公,他們才走到一起,如今時過境遷,關羽勢頭太盛,劉備羽翼漸豐,孫權怎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對頭日益強大?主公若許以重利,承諾事成之後,將荊州之地儘數歸東吳,孫權必定心動。再者,關羽那性格,主公也是知曉的,為人傲慢至極,對東吳上下一直多有輕視。此前孫權有意與他聯姻,結秦晉之好,卻被關羽毫不留情地拒絕,此事已然讓孫權心懷怨恨。此時若我軍再巧妙從中挑撥,添油加醋,孫權定難按捺出兵之心。”
曹操聽著賈詡這番入情入理的分析,眼中閃過一絲光芒,猶如黑暗中尋得了一絲曙光。
他猛地一拍桌案,當即決定依賈詡之計行事,立刻喚來筆墨,親自動筆修書一封,隨後挑選了一位能言善辯、機警聰慧的使者,命其快馬加鞭,日夜兼程,送往東吳。
使者不敢有絲毫懈怠,一路風餐露宿,馬不停蹄,終於抵達東吳。踏入那威嚴的東吳宮殿,使者整了整衣冠,在侍從的引領下,將曹操的書信恭恭敬敬地呈遞給孫權。
孫權接過書信,展開細讀,看著看著,眉頭漸漸擰成了一個“川”字,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一般,猶豫不決。
他抬眼環顧四周,目光掃過一眾謀士,沉聲道:“諸位卿家,曹操來信,所提之事關乎重大,孤心中難決,今日召集眾卿,共商對策。”
說罷,將書信遞與身旁近臣,讓其傳閱下去。此時,堂下一片寂靜,眾謀士麵麵相覷,各自心中盤算。許久,呂蒙率先出列,他身著鎧甲,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果敢與銳利,抱拳道:“主公,依末將之見,此刻正是天賜良機。魯肅大人已逝,時移世易,如今這孫劉聯盟對我東吳而言,弊大於利。關羽水淹七軍,威名赫赫,若任其發展,日後必成我東吳大患。曹操既拋來橄欖枝,許以荊州之地,我等何不順水推舟,出兵攻之?”
陸遜亦步出,他白麵書生模樣,卻胸藏韜略,微微拱手,和聲細語卻又條理清晰地說道:“主公,呂將軍所言甚是。劉備如今勢頭正猛,關羽更是意氣風發,可他們如此張揚,焉能不引得四方側目?我東吳若此時按兵不動,待蜀漢徹底做大,再想謀奪荊州、擴張版圖可就難上加難了。況且,關羽向來輕視我等,早有舊怨,此刻不給他點顏色瞧瞧,日後還當我東吳無人。隻需我軍謀劃得當,趁其後方空虛,必能一舉拿下荊州,讓關羽首尾不能相顧。”
孫權聽著二人言語,微微點頭,目光卻仍有疑慮之色,轉頭看向其他謀士,問道:“諸卿可有異議?”見眾人皆沉默不語,或微微搖頭,他站起身來,背負雙手,在殿中踱步,心中權衡利弊。一方麵,孫劉聯盟破裂,曹操若事後翻臉,東吳獨木難支;另一方麵,關羽的威脅近在眼前,荊州又是必爭之地,錯失此次機會,再難有如此良機。
良久,孫權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沉聲道:“既如此,便依呂、陸二位將軍所言。傳我軍令,即刻整軍備戰,呂蒙為主帥,陸遜為副帥,擇日起兵,直取荊州!”
呂蒙、陸遜二人對視一眼,眼中皆是振奮之色,齊聲道:“末將遵命!定不負主公所托。”
於是,東吳上下迅速行動起來,戰船集結,糧草輜重籌備齊全,大軍士氣高昂,一片忙碌景象。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