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者見哀求無果,眼中怨毒更甚,卻也隻能撐船緩緩退去。殊不知,這艘小船正是呂蒙派出的先鋒哨探,意在試探江陵城防虛實。老者回報呂蒙,稱江陵守軍戒備森嚴,城門緊閉,百姓亦不得入內。
呂蒙聞報,濃眉緊皺,心中暗忖:“關羽軍中竟有如此謹慎之人,看來強攻不易,需得另尋他法。”他在營帳中來來回回踱步,思索良久,終是計上心來。
是夜,烏雲蔽月,江麵上黑沉沉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呂蒙親率一支精銳突擊隊,皆身著黑衣,口銜利刃,乘船悄無聲息地向江陵城逼近。船行至距城牆一箭之地,守軍哨兵憑借敏銳直覺,察覺到江麵上異樣,大聲喝問:“來者何人?站住!”話音未落,東吳士兵已如鬼魅般紛紛躍出船艙,向著城牆下疾衝而來。
哨兵們見勢不妙,立即彎弓搭箭,向著黑影攢射。一時間,弓弦響動,箭如雨下。可東吳突擊隊訓練有素,他們揮舞著盾牌,抵擋箭雨,腳步不停,迅速向城牆逼近。雙方短兵相接,哨兵們雖拚死抵抗,以一當十,但畢竟寡不敵眾,防線逐漸被撕開一道口子。
一名年輕哨兵見敵軍湧上城牆,心急如焚,轉身欲奔向烽火台點燃狼煙。卻被一名東吳士兵揮刀砍來,他側身一閃,肩頭仍被利刃劃過,鮮血瞬間染紅衣衫。哨兵強忍劇痛,飛起一腳踢倒敵軍,踉蹌著向烽火台奔去。
此刻,城牆上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其他哨兵見戰友受傷,怒火中燒,奮勇反擊,與東吳士兵扭打在一起。有的抱住敵軍滾落城牆,同歸於儘;有的雖身中數刀,仍死死抱住敵軍雙腿,不讓其前進半步。
那受傷的年輕哨兵終於奔至烽火台,他顫抖著雙手,用火折子點燃早已備好的枯草。火借風勢,瞬間熊熊燃燒起來,滾滾濃煙直衝雲霄。
洛川正在城中帥府與諸將商議軍情,見狼煙突起,臉色大變,霍然起身,喝道:“東吳賊子來襲!眾將隨我上城迎敵!”說罷,抄起佩劍,疾步向城牆奔去。
眾將緊隨其後,一路上,洛川迅速部署:“你等速去召集預備隊,從東西兩門包抄敵軍;弓箭手於城內高處列陣,向城牆上敵軍拋射,務必將其擊退!”
待洛川奔至城牆,隻見東吳士兵如黑色潮水般湧上,己方哨兵正浴血奮戰,死傷慘重。他睚眥欲裂,高呼:“將士們,今日便是我等報國之時,與江陵共存亡!殺!”言罷,揮劍衝入敵陣。
眾將士受其鼓舞,士氣大振,呐喊著與東吳突擊隊展開殊死搏鬥。預備隊從兩側迅速趕來,加入戰團,對東吳士兵形成合圍之勢。城內弓箭手萬箭齊發,東吳突擊隊雖勇猛,此刻也陷入困境,死傷不斷增加。
呂蒙見勢不妙,深知突襲已失敗,若再戀戰,己方必全軍覆沒。於是,他吹響撤退號角,東吳士兵紛紛向江邊退去。洛川怎會輕易放過,率軍一路追殺,直殺得江麵上血水翻湧,東吳殘兵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經此一役,江陵守軍雖傷亡不小,但成功擊退敵軍首輪突襲。洛川望著滿地瘡痍,心中清楚,這隻是大戰前奏,更殘酷的戰鬥還在後頭。他傳令下去,加緊救治傷員,修繕城防,準備迎接東吳大軍的下一輪進攻。
呂蒙並未就此罷休。他深知江陵若不拿下,東吳西進之路便受阻隔,於是回營後迅速重整旗鼓,籌備更大規模的攻勢。
幾日後,江麵上戰船密布,檣櫓如林,東吳大軍浩浩蕩蕩,分水陸兩路齊頭並進,向著江陵城洶湧殺來。呂蒙坐鎮中軍大船,目光冷峻地凝視前方,身旁軍旗烈烈作響,似在昭示此番必得江陵的決心。
陸路先鋒為東吳悍將潘璋,他手舞大刀,跨下戰馬嘶鳴,一馬當先衝向江陵城門。身後士兵如潮水般湧動,喊殺聲震得大地顫抖。他們扛著雲梯,推著衝車,在箭雨掩護下向著城牆狂奔。一時間,箭矢在空中交織成密網,雙方互射,不斷有人中箭倒地,慘嚎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