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則留在成都,協助劉備處理政務,調配物資,確保蜀漢內部的穩定和發展。在眾人的分工合作下,蜀漢開始了短暫的休養生息,同時也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著下一次的機遇與挑戰。
曹操經此大敗,元氣大傷,朝堂之上人心惶惶,群臣對曹操的決策多有非議,曹操也因此一病不起,臥床休養。
而蜀漢這邊,隨著張遼、張郃的投降,劉備軍威大振。劉備深知二人皆為當世良將,對他們予以重用,令張郃協助張飛在成都練兵,張遼則隨關羽、洛川前往荊州,加強荊州的軍事防禦。
張遼憑借其豐富的軍事經驗,為荊州的防禦體係提出了諸多寶貴建議,與關羽、洛川一同完善了防線部署,使得荊州的防禦更加穩固。
在這期間,東吳孫權見曹操新敗,蜀漢勢力漸強,心中憂慮不已,表麵上維持著與蜀漢的和談局麵,暗地卻在加緊訓練水軍,囤積糧草,時刻關注著曹劉兩方的動靜,意圖在合適的時機謀取更多的利益。
關羽在荊州,一麵加強軍事防禦,一麵利用自己的威望與當地的世家大族合作,積極發展經濟,囤積糧草物資,為可能到來的大戰做更充足的準備。
洛川則負責訓練新兵,將新歸附的士兵與原有軍隊進行整合,提升軍隊的整體戰鬥力和協同作戰能力,荊州呈現出一片忙碌而有序的備戰景象。
龐統在情報收集與分析方麵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他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地將各方的情報送回成都和荊州,為劉備和關羽的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曹操病愈後,深知當前局勢對自己極為不利,開始重新整頓軍隊,啟用了一批年輕將領,試圖挽回頹勢。
同時,曹操也意識到,想要扭轉局麵,必須打破曹劉孫三方目前的平衡,於是派使者前往東吳,許以重利,試圖再次聯合孫權,共同對抗劉備。
孫權收到曹操的結盟請求後,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擔心劉備的勢力繼續壯大,會對東吳構成更大的威脅;另一方麵,他又對曹操的誠意表示懷疑,擔心再次成為曹操的棋子。
經過與群臣的反複商議,孫權決定暫不明確表態,而是繼續觀望,同時加強自身的軍事力量,以備不時之需。
劉備得知曹操與孫權之間的小動作後,與諸葛亮、龐統等人商議對策。諸葛亮建議劉備繼續鞏固內部,加強與各方勢力的聯盟,尤其是與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修好,以擴充兵源和物資儲備。同時,派使者前往東吳,試探孫權的真實意圖,儘量維持孫劉聯盟的穩定。
龐統則提出,曹操新敗,內部不穩,雖在整頓軍隊,但短期內難以恢複元氣。此時蜀漢可在荊州和漢中兩個方向上采取小規模的試探性進攻,打亂曹操的部署,進一步削弱曹軍的實力。
劉備權衡利弊後,決定采納龐統的部分建議,在荊州和漢中邊境派遣小股精銳部隊,對曹軍進行騷擾性攻擊,同時密切關注東吳的動向,做好兩手準備。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