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身銀盔銀甲,那杆長槍,曾讓無數敵人聞風喪膽。加入蜀漢後,他更是一心為蜀漢效力,為蜀漢的穩定與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無論是抵禦外敵入侵,還是平定內部叛亂,馬超總是衝在最前麵。他的離去,使得蜀漢軍隊中少了一員能征善戰的虎將。軍中將士們紛紛扼腕歎息,那些曾經跟隨他衝鋒陷陣、浴血奮戰的日子,成了他們心中難以磨滅的回憶。
而張飛的情況,則更令人痛心疾首。自從劉備、關羽相繼離世,張飛仿佛被抽去了靈魂支柱,陷入了無儘的憂鬱與痛苦之中。
他常常獨自一人,默默地坐在營帳中,對著劉備和關羽的畫像發呆。往昔三人在桃園中結義時的誓言,那些並肩作戰、同生共死的歲月,如走馬燈般在他腦海中不斷浮現。
他的脾氣變得愈發暴躁,常常借酒消愁,試圖用酒精麻痹自己,卻始終無法排解心中如潮水般洶湧的思念與痛苦。
一日,張飛在酒後又陷入了對兄長們的深深思念之中。他的情緒徹底失控,捶胸頓足,悲慟大哭。那哭聲中,飽含著對兄長們的無儘思念,對往昔歲月的深深眷戀,以及對命運不公的憤怒與不甘。
哭著哭著,他突然感到一陣天旋地轉,一頭栽倒在地,再也沒有醒來。一代猛將,就這樣因過度憂鬱、思念成疾,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消息傳開,整個蜀漢為之震驚。軍中將士們紛紛落淚,他們難以接受這位曾經在戰場上怒吼著衝鋒的猛將,就這樣突然離去。百姓們也自發地為他哀悼,街頭巷尾彌漫著悲傷的氣氛。曾經那個威風凜凜、豪情萬丈的張飛,如今卻永遠地成為了曆史。
諸葛亮得知馬超和張飛的死訊後,悲痛萬分。他癱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久久不語,眼中滿是哀傷與不舍。
他深知,馬超和張飛的離去,是蜀漢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許久,他才緩緩起身,強打起精神,召集蜀漢的一眾官員,商議後事。
洛川接到消息後,立刻快馬加鞭趕到丞相府。隻見諸葛亮麵容憔悴,神色哀傷,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
諸葛亮看到洛川,長歎一聲道:“馬超、張飛的離去,是我蜀漢的巨大損失。如今人才凋零,我們更需謹慎謀劃,以圖大業。”
洛川心中同樣悲痛不已,但他明白此時必須保持冷靜。他強打起精神,說道:“丞相,雖然痛失兩位大將,但我們蜀漢根基已穩,民心所向。當務之急,我們應安撫軍心民心,穩定局勢。同時,重新選拔培養年輕將領,補充軍隊力量。”
其他官員們也紛紛建言獻策。有的官員提議加強對年輕將領的培養,製定更加嚴格的訓練計劃,讓他們儘快成長起來,肩負起保衛蜀漢的重任;有的官員則建議舉辦盛大的葬禮,以最高的禮儀緬懷馬超和張飛,讓他們的英勇事跡永遠銘記在百姓心中,從而凝聚人心,激發全國上下的鬥誌。
諸葛亮認真傾聽著每一位官員的建議,心中反複權衡。最終,他綜合眾人的意見,做出了一係列決策。他下令為馬超和張飛舉辦隆重的葬禮,全國上下共同哀悼這兩位蜀漢的英雄。
葬禮那天,整個蜀漢沉浸在一片肅穆的氛圍中,百姓們身著素服,自發地走上街頭,為馬超和張飛送行。
同時,在軍中開展大規模的選拔活動,選拔出一批有潛力、有誌向的年輕將領。諸葛亮親自挑選經驗豐富的老將,對這些年輕將領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培養,期望他們能早日成為蜀漢軍隊的中流砥柱,續寫蜀漢的輝煌篇章。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