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李劉兩人從鹿島餐廳走回學校監控室。
按照之前的約定,劉奕帆去排查兩個校門口的進出車輛監控,而李牧然則繼續對校園公共區域攝像頭進行排查。
t字路口的那兩個攝像頭,李牧然一直看到了晚上23:00。
其實從22:00開始,校園裡走動的人就已經越來越少了。
李牧然了解到,月城大學規定,一般周五、周六,學生宿舍統一是24:00熄燈,而平時更是提前到23:00統一熄燈的。
對於凶手的身份,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給他指出明確的指向。
但李牧然似乎有一種直覺,他潛意識似乎從一開始都覺得,凶手是學生或者教職員工的可能性很大。
從凶器是常用的手機充電線,到隨手丟棄殺人工具,再到毫無經驗地在作案凶器上留下自己的指紋……
基於這些信息,李牧然腦海裡始終腦補出來的凶手的形象。
那是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的模糊身影。
這也是為什麼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去設想凶手可能是駕車出入校園行凶的原因。
李牧然知道這是他探案的大忌,在掌握明確證據指向之前,就形成了對凶手畫像的某種界定,很容易引發出很嚴重的方向性的錯誤。
但那個模糊影像似乎已經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他的腦海之中。
他也想克製著不去想,但越是克製那個影像似乎越清晰。這正是心理學上著名的“不要去想……”心理怪圈。
當有人告訴你“不要去想小白兔”的時候,你腦海裡一定會出現一個“小白兔”的形象,而且越提醒,那個模糊的形象會越清晰。
李牧然相信,t字路口麵向校門的攝像頭,大概率能拍到凶手的背影。
通過上午和現在的排查,李牧然也不是沒有收獲。
那些背包比較小,一看就裝不下一個成人雨衣和趙婷婷lv包的,李牧然已經排除掉了。
而那些即使背著大包,但身體過於瘦小的,也被李牧然排除。
這樣這一路排查下來,符合可疑預期的,已經縮小到12個人的背影了。
李牧然錄下了他們的視頻片段和定格照片。
眼睛暫時離開監控畫麵,李牧然閉目休息了一下。
然後他拿出自己的手機,決定重新審視這些視頻片段和定格照片,以便再進一步縮小範圍。
當他翻到第5個視頻時,突然他全身一麻。
一種“似曾相識感”讓他感到震驚,他趕緊暫停畫麵。
那個背影的某種氣質似乎讓他感覺到很熟悉、很親切,似乎他認識這個人。
而這人經過時,他好像就站在現場,親眼看著他從自己眼前走過一樣。
稍微緩了一下,李牧然意識到他剛剛經曆了一次難得“海馬體驗”。
“海馬體驗”是一種常規的生理現象,指的是人們對從未經曆,但對眼下正發生的事情產生了似曾相識之感。
這種現象在醫學上叫作大腦皮層瞬間放電現象,或者稱之為錯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