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殷受返回徐城。
離開了一個多月,徐城秩序井然,這都是秋冬二女的功勞。
其實,有五千屠魔軍的震懾,基本沒有外部威脅。
而各城一千兵士,按照一個模式來管理,政令通達,百姓安居。
殷受急忙去看棉花種植的情況,棉花已經種下二十多天,幼苗早已萌發,長勢喜人。
前世的黃瓜和辣椒,成熟期需要三個月,在殷受的張羅下,這兩種蔬菜也栽種下去,隻等收獲。
再就是為航船製造大量的鐵製工具,還有鐵釘、鐵箍、鐵皮等,還有十幾個大型鐵錨以及足夠長的鐵鏈。
徐城的冶煉廠熱火朝天的加班加點。
不能忘記的一個事情是彈棉花的大弓,還有紡車、織布機,這些都是為棉花出產做準備的。
提前發明出來,並訓練工人,待十月份棉花收獲之時,直接可以投入工作!
上古傳說中,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取絲”,而根據考古學的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中國便開始養蠶、取絲、織綢。
事實上,大商的王室也有絲織品出現,隻不過價格非常昂貴,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殷受在經過長江流域之時,殷受已經發現巴蜀那邊已經有養蠶人。
他們那裡應該有相關的工藝和技術,應用到自己將要開展的紡織業中,應該是可以相互借鑒的。
應該派人到巴蜀去采購蠶絲,並且引進紡織機械、學習紡織技術。
……
距離殷受十六周歲返回王城,確定王位繼承人的日子,還有不足半年的時間。
很多的事情需要準備了。
四月中旬,殷受帶了一百親衛,趕往亳城。
商朝確立統治,就在亳建都。
到仲丁執政時,商朝東邊的夷人部落逐漸強大,經常侵擾商朝。
為了自保,商朝決定遷都至隞。
作為大商的第一個都城,亳城建築規模非常大,城牆也是高大雄偉。
帝乙時期,封地被賜予帝乙的弟弟,也就是殷受的叔叔子弘。
子弘統轄亳城,成為抵擋東夷進犯的第一門戶,坐擁駐軍兩萬,可謂任重而道遠,並且深得帝乙的信任和重視,不亞於封疆大吏的身份。
作為舊都的封侯,子弘在朝堂的影響力是比較大的。
殷受的王位繼承人的身份,如得到這位王叔的支持,將是一大助力!
亳城侯府,叔侄二人心照不宣,子弘知道殷受前來拜見的目的,殷受自然也明白子弘內心的猶豫。
還是殷受率先打破僵局:“叔父,我來此目的不用跟您多說,我隻想分析一下朝堂形勢,萬望叔父做出正確的選擇!”
子弘深吸一口氣,點頭示意殷受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