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軒離席,跪倒接旨,滿朝文物也紛紛依序跪倒。
其實商代還沒有聖旨一說,所謂聖旨,就是大王的誥命或製書,由大臣代為宣告。
子受宣旨:“大商王命誥書,今諸侯效命,百姓富庶,四海升平,敕令壽侯子受為諸侯巡查使,出使人方各部,廣施王恩。”
這份王命中,人方,就是夷方,也就是東夷,應該是後人將“人”和“夷”二字混淆所致。
帝乙任命子受為巡察使,表達要子受代替朝堂恩被天下的意思。
郯軒高呼:“臣叩謝大王!”
接過誥書,郯軒心情略有放鬆:“請殿下入座,跟老臣說說,大王還有什麼囑托。”
子受看著郯軒:“大商屢屢遭受東夷進犯,不知郯國主對此如何看?”
郯軒冷汗直冒,心想,這是興師問罪嗎?
心思電轉,郯軒連忙道:“殿下說笑了,那是大國之間的博弈,我這彈丸小國,就連湊數,人家都看不上呢!”
“倘若再有反叛之作為,本巡察使必興王師,雖遠必誅!”
對付這些小國勢力,子受要做的就是以強大的威勢來震懾!敲打一下是必要的。
諒他郯國,不敢再起反心。
郯軒噤若寒蟬,囁嚅連聲,眼見是懼怕到了極點。
也難怪,子受想要覆滅郯國,一個時辰就夠了。
威脅之後,就是施恩了。
“郯國主,你也不用緊張,隻要不存不臣之心,大王必當恩播郯國。”
“是,是。”郯軒連連稱是。
“來,奉上本巡察使送給郯國主的禮物!”
郭璞遞上了兩個錦盒。
錦盒打開,狹長錦盒裡麵靜靜的躺著一把長劍,劍鞘包裹著獸皮,非常精致。
子受取出長劍,遞給郯軒:“這是為東夷十六國國主專門鑄造的寶劍,表達商王對各諸侯鎮守四方的體恤和期待。”
郯軒抽出寶劍,寒光乍現,鋒芒逼人。
“久聞三王子殿下兵甲聞名天下,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郯軒愛不釋手。
另一個錦盒,打開之後,《殷商字典》四個字躍入眼簾。
子受道:“這《殷商字典》,整理大商文字共一千多字,供郯國主教化子民。”
寶劍終於讓郯軒放到了案幾之上,《殷商字典》打開,他馬上就陷入其中,如饑似渴的看起來。
真正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國主,更加注重的還是文化,看來這個郯國主也不簡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