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的時間,子受研究改造馬車。
商代的馬車,是木質車輪。
減震係統是叫做“伏兔”的東西,就是連接車底與車軸之間的物件。
因為其形狀和趴著兔子非常的類似而得名。
伏兔上平下凹,正好能卡在車軸上,不僅僅是減震,還能起到穩固車軸的作用。
子受首先改造的地方就是這裡。
他在此位置加上了一些疊放的厚鋼板,用鋼板的彈性進行減震。
然後,將所有的車輪全部換成了鐵質。
鐵輪接觸地麵的一麵開了凹槽,裡麵嵌入子受自製的橡膠,並使用鉚釘固定。
這種橡膠,其實就是子受用動物皮熬製,加上硫黃進行硫化。
製出的橡膠具有高強度、高彈性、高耐磨、抗腐蝕等等優良性能。
雖然壽命比不上現代,但是卻很好的解決了馬車減震的問題。
新式馬車剛剛做成,子受便親自駕車,帶著呼笙兒滿城的跑。
惹來了很多羨慕的目光。
當然,研製馬車的最終目的還是運送貨物。
這就簡單了,子受直接做成了大板車的樣子。
後世這種車雖然簡易,但卻是畜力運輸的最大功臣!
眼看已經到了十月中旬,子受發往各諸侯國的出使公函都得到了回應。
並沒有任何諸侯國表示拒絕,大家明麵上對大商還是非常恭敬的。
子受這邊,經過幾個月的準備,發往各諸侯國的貨物早已備好。
通天商會發往各諸侯國的大板車早就蓄勢待發。
以徐城為中心,子受讓郭璞安排使臣,和通天商會配合,將棉衣和棉花種子發往各地!
子受親自修書,告各個諸侯國。
言明棉花種植的好處、地瓜種植的必要。
子受相信,這將使大商進行一場浩大的農業變革!
而子受本人,親率最大的商隊,帶足了貨物,前往王城。
因為子受已經封為壽王,所以不像其他諸侯,無需遞交國書,可以隨時前往王城。
由於運送的貨物過多,子受的大板車商隊足足走了二十天才抵達王城朝歌。
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初五,王宮大殿,早朝。
帝乙上朝。
子受率先叩拜:“兒臣叩見父王,祝父王萬壽無疆!”
帝乙先是一愣,繼而喜笑顏開:“受兒!哈哈哈!這一彆有兩年未見你了!”
“是,父王!兒臣這次回來,是向父王報喜來了!”
“說吧,這次又有什麼好事?”帝乙頷首。
一旁的大王子卻是直皺眉,子受不來王城,他活得滋潤。
每次子受返回,他都感到心裡堵得慌。
無奈的是,這個三弟偏偏能力超凡。
治理微地,國富民強,人家兵強馬壯、人家有錢啊!
還有,王城的整改可謂深入人心。
經過快兩年的實踐。
不單是城裡的環境整潔了,還讓王城好幾萬人找到了輕鬆的工作。
化肥廠的投產,糧食產量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