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他敢肯定。
要怪就怪自己年輕氣盛,不懂得家世的重要,以為自己到哪都能翻雲覆雨,結果到了這院裡,屁個浪花都沒有,想要升遷,更是遙不可及。
但在這個節點,他還是得沉住氣,徐徐圖之。
新寧村的“認領一片田”的項目到了收獲的季節。
村裡又搞了一個收割稻穀的項目。
為了不影響整體收割進度,村裡專門劃了兩塊田地出來搞這個項目。
宣傳語是“秋天的第一把收獲。”
其核心內容就是你付費過來乾活。
獎勵是你割的越多,能低價購買的大米份額越多。
付費乾活可能沒人願意來,但換個名目,說親子共創項目,親近大自然,懂得愛與感恩,大米是怎麼來的等等,冠上這些名頭,一百多塊錢就能玩一天,遊客還是認可的。
旅遊這塊主要是陳啟和黎帆在抓,他們在不斷創新的時候,堅持服務為本的宗旨。
一手抓項目一手抓服務。
他們堅信,再好玩的項目隻要讓遊客糟心都白扯。
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和調整,善於推銷的去賣東西,做飯不好吃的換成廚藝好的。
農家飯還實行了米飯免費政策,新的大米就是好吃,所以這也帶動了村裡大米的銷售。
陳啟和黎帆嗅到到了更大的商機,他們向村裡提議,定製專門的大米袋子來區彆市麵上的新米。
包裝要質量要好,且商標要醒目。
旅遊項目的推行,關係著各家各戶的利益。
原來村民不關心,那是因為村裡沒啥錢,一年到頭也就賣土賣樹那點錢。
現在上了旅遊項目,很多家的村民都可以去上班,自然是格外關心營收的。
村裡編了十個小組,選了很多年輕的組長出來。
這些人年輕,有乾勁,直來直往,不懂人情世故,還有點憤世嫉俗在身上。
雖然隨之而來的是衝動,不穩妥,性子衝,但綜合考慮,還是利大於弊。
這時就有組長提出,大米是民生產品,價格無法提高太多,如果包裝費用上去了,勢必要提價,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黎帆提出了反對意見。
她說:“我們的顧客主要是市區的遊客,基本都生活在城市的樓房中,一家三口或四口人居多,讓他們一次性買五十斤的大米,他們可能要吃很久,所以小包裝才是他們的主購產品。”
“我們有二十斤的小包裝。”有人補充道。
黎帆說:“我的意思是做一款5到10斤的小包裝。”
“袋子要設計的精美,類似了棉布米袋那種,具體樣式我們先不討論。”
“我們是搞旅遊的,必須拿出點不一樣的東西,哪怕就是一個小小的包裝,讓客戶有更新鮮的體驗。”
有組長認為這個提議過於理想化,道:“我覺得這種袋子的成本過於昂貴,如果是5斤,袋子成本就會成為沉重的負擔。”
還有人附議:“大米是需要密封來保持香味和油性的,如果是純棉袋子,一段時間後,大米就會失油。”
陳啟負責網絡運營,他能理解黎帆的點在哪裡,他道:“我同意黎帆的觀點。袋子不應該算在大米的成本裡,應該算作項目的運營成本,也可以算在門票裡。”
喜歡等他知我意請大家收藏:等他知我意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