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南馳說這項目賺點小錢沒問題,但想要讓這個項目去帶動彆的項目,或者想搞產業升級,這些利潤就難以支撐了。
市場是變化的,旅遊項目也是可以複製的,一但競品出現,利潤下滑,這項目就會變得難以為繼。
所以一個項目賺錢的點絕不能靠賣門票,這個盈利點太容易被擊破。
解決了生存的問題之後,下一步就是定位。
生意不是價格低,服務好就行了。
服務是有成本的,一個景區在固定客流量和固定工作人員下,服務可以得到保障,一但流量增加,要想服務不下降,就必須要增加工作人員,升級配套,所以利潤也是固定的。
這時候想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時增加利潤,就要從流量上入手,這就是客戶群定位的問題。
關於人群定位,陸南馳舉了個例子。
景區做餐飲,住宿,購物,依山的景區還會配有索道,消費這些項目的花費,會遠遠高於大門票的錢。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沒有經濟基礎,會認為這些項目價格偏高,不值等等,不去消費。
真正去消費的大多是那些中年人,他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外麵一元的瓶裝水,在景區5元,於他們而言,一天下來,50元錢就可以省時省力,背包減少了負重。
所以經濟不同,決定消費觀。
我們要找出這些人群,去定製這些項目,逐步去做產業升級。
比如瓶裝水,可以有一元平價的,也可以有高端的。
至於如何平衡這些點,既能讓高端產品銷售出去,又要保證這些東西不成為拖累,這就非常考驗從業人員的智慧和經驗。
不然這些升級就會成為導致項目破產的火種。
做項目要在戰略上勤奮,戰術上的勤奮可以保證暫時活下去,但戰略上的勤奮才能決定走多遠。
陸南馳說完,又跟著去看了一下項目地,更加確定了他們還停留在初級做生意的思維,價低服務好。
這招好用,但不是長久之計,說白了就是好的時候賺些辛苦錢,一但市場變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明明很努力,不知道怎麼就不行了,最後隻能歸結於生意不好做,市場不好,經濟不行。
陳啟千恩萬謝的跟黎帆送走了陸南馳。
陳啟說:“你這南哥是個牛人,生意一定做的很好。”
黎帆說:“他牛的時候,十多家餐廳,都開在最繁華的地段,他母親的生意做的更好。”
龍生九子雖不同,但都是龍,有這種母親在,他生意想做的不好也挺難的。
陳啟說:“他還是個好人,擱彆人隨便說說吃個飯也就回去了,他說的都是乾貨。”
黎帆聽陸南馳說完,也覺得自己實在太過天真,問:“那咱們下一步怎麼辦?”
“等領導回來商量吧。”
黎帆見他顯得有些心事重重,說:“我也有點為自己的淺薄受打擊,但咱們彆跟他比,他是生意人,咱是黨員,是駐村乾部啊。”
“咱們確實要振興鄉村,但絕不是隻追求最高利潤,咱們要的是讓村民富起來,而不是靠發錢致富。”
陳啟忽然一笑:“說的也對。”
跟黎帆共事,陳啟時常感到幸運。
他們有共同的追求,他們誌同道合,他想的她都懂,怎麼不算人生幸事。
陸南馳走後,林幼意也沒睡著,一直想著怎麼解決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