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既是簽字畫押,代表交易正式成立。”
雅兒慵懶一笑,那聲音頗有些魅惑:“那麼,葉公子,雅兒很期待,下月初一能得到讓我心動的布匹喲……”
“放心好了,不會讓雅兒姑娘失望的。”
葉羽收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正要準備出門離開,忽然聽見門外傳來一陣推搡之聲。
“都跟你說了我們不收棉花,怎的還在這裡無理取鬨!”
“一點點……肯買一點點也好……求各位大人行行好……”
那是一個駕牛車的老漢,和店裡的小廝起了爭執。
也許是看到葉羽的木牛流馬放在門口,也許是看到這是一家規模不小的成衣鋪子,總之這位賣棉花的老伯跑到這裡碰運氣,懇求綢緞莊的老板肯收購一些。
“怎麼回事?”
葉羽皺起眉頭,正要上前詢問,雅兒那慵懶嫵媚的聲線就從葉羽身後響了起來。
“前些年不是哪哪兒都在打仗嗎?對於衣料的供應也比往年要多得多,這老伯就和彆人一樣,把糧食都賣了,改種些棉花……可這天下都安定三年了,哪兒還需要那麼多種棉花的人?”
棉花不是藥材,不是糧食,不是百姓們的剛需。
便是藥材也隻有上了年份的才值錢,不可能和莊稼似的幾個月就割一茬兒。
不能吃也不能喝,收獲了也賣不掉,隻有拉著棉花在城中售賣,隻能碰運氣遇上了一個好買家。
或是哪位富商發了善心,能把這一推車的棉花全部收購……
葉羽看到這幅畫麵,忽然想起前世他所看過的一首詩。
“賣棉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棉賤願天寒。”
這是白居易的《賣炭翁》,原詩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
此情此景,與詩中所言何其相似?
葉羽上前,攙扶起了那位老漢。
“老伯,你這板車上,有多少棉花?”
“有、有……約莫三百斤……”老伯詫異於突然出現在麵前的葉羽,支支吾吾地道,“你看你要多少……”
“都要了,多少錢?”
“四……三百文!三百文就好!”
老伯大喜過望,趕緊去解板車上的繩索。
繩索上有三個大木桶,每個木桶裡都滿滿當當裝著約莫一百斤的棉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