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帝國的使節團持著可汗的書信前往中原,祈求他們的皇帝能夠下令停止戰爭。
要是葉羽不肯停下戰爭的腳步,重新與突厥帝國建立友誼……那就把葉羽給殺了!
是不是這樣?由大梁皇帝領導的中原人就軟弱可欺,是突厥帝國的糧倉,是突厥人的“好朋友”!
由大漢王朝領導的中原人就變得強盛可怕,他們反過來奪取突厥帝國的領地,在突厥帝國的領土上建立城池,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企圖毀滅整個突厥帝國!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是領導中原人的皇帝不一樣!
隻要能除掉他們的皇帝就好了!
隻要能除掉大漢王朝如今的皇帝,逼迫漢朝人選出一個新的皇帝,改變他們的朝代,選出一個能夠停下戰爭,成為突厥帝國的好朋友的人做皇帝就好了!
單細胞的突厥可汗在聽聞大漢王朝如今戰無不勝的軍備之後,沒像古羅帝國那樣吸取經驗教訓,學習先進技術,反倒是想到了一個“餿主意”。
然而卻是正中紅心。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就是這個道理了。
士兵怯懦、缺乏能力是其一人的事,但是若將軍怯懦、缺乏能力,則不僅是自身問題,還會影響士兵。
士兵無能,隻是他一個,將領無能,會影響整個部隊。這話不僅放在軍隊上有用,放在公司、放在政治方麵依然管用。
正如清朝末年所建立的北洋水師,分明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其中之一,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然而由於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係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等緣故,軍事變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裝備的低級階段,陸海軍總兵力雖多達80餘萬人,但編製落後,管理混亂,訓練廢弛,戰鬥力低下……
其實就是那位慈禧太後並不願意其六十大壽被戰爭所乾擾,李鴻章為保存自己嫡係的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實力,也企圖和解,然而小日子根本不願意交涉才爆發出的這場戰爭!
慈禧太後盼望從速結束戰爭,以免耽誤她大辦慶典。
這人就為了她即將過她的生日,而置國家民族的危亡於不顧!
其實一開始北洋水師雖損失較大,但並未完全戰敗。
然而李鴻章為保存實力,命令北洋艦隊躲入威海港內,不準巡海迎敵!
於是小日子順利奪取了黃海的製海權。
清軍不服調度,而且平壤新敗,士氣不振,將領多無抗敵決心。小日子那邊則士氣高昂,野心勃勃,於是清軍節節敗退。
隨著清軍節節敗退,在清廷內部,主和派已占上風,大肆進行投降活動。
旅順口失陷後,日本海軍在渤海灣獲得重要的根據地,從此北洋門戶洞開。
北洋艦隊深藏威海衛港內,戰局更是急轉直下。
掌握朝廷大權的主和派,後黨人物慈禧太後和李鴻章,從戰爭一開始,就不打算讓戰爭繼續下去……
就連在前世的那場“鴉片戰爭”,一開始銷煙的林老防守得好好的,是慈禧太後一紙調令將之降了職,這才讓得英軍有機可乘!
“你看吧你看吧我從一開始就說不能打,勞民傷財損失慘重還打不贏”似的窩囊,待在一個錯誤的團隊裡,待在一個不僅沒有半分進取之心,領頭還特彆喜歡瞎指揮的“熊”團隊裡……做得越多,錯得也就越多。
北洋水師興建起來不是為了打仗的,隻是為了好看,像是個精美的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