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米不在的日子,歸晉部裡已經些人心浮動了。
天氣越發寒冷,就算長城附近他們這塊地盤依然有草,那也不能隻在這兒吃啊,就是靠著這裡勉強度過了,到了來年夏天,那還能有青草長出來嗎?
他們不少人都找上了攝圖,希望他能夠帶著部落去遊牧,可攝圖咬死不鬆口,要等到巴勒米回來再說。
左右他們歸晉部去長城也不遠,等就等些天吧。
終於在第五天的時候,巴勒米騎著馬,遠遠地就大聲喊著“我回來了”,歸晉部的人聞聲而動,立刻通知家人一起出來,大家就在部落的旗幟下聚集起來,等著巴勒米。
巴勒米下馬,和攝圖對視一眼,站上了旗杆下被石頭壘起來的高台,大聲向著部落民眾說話。
“我去和朔方,找朔方的郡守說了我們部落的事,郡守仁慈,同意和我們交易糧食,你們可以拿自己的牛羊,和大晉的商人交換糧食。”
攝圖立刻跟著大聲道:“之前的時候,大晉的商人們會賣給我們鹽和各種其他工具,那些甚至你們拿羊毛和一隻羊就可以換到。現在,拿動物你們就可以交易到糧食了,有了糧食,你們就不用怕冬天過不去了!”
草原人的食譜不是隻有肉類和奶製品,他們隻是不怎麼耕種,也會狩獵采集,和其他方的人交換穀物糧食。
在能夠獲得過冬的糧食的前提下,減少一些牛羊數量,雖是讓他們心痛,但並不是不可接受的事。
有人質疑道:“可是,我們也不能把我們的牛羊全都賣掉啊!”
“齊格桑!”作為歸晉部新晉名商,塔木圖受不了說這話的同族,“做買賣是有價格衡量的,我們的牛羊能換到多少糧食,我們肯定也要和大晉的商人一起商量的。”
這商人都沒來呢,你怎麼自己都想著全賣了,那也太貴了!
“那到底我們一隻羊和一頭牛能換到多少糧食?”
“這我現在又怎麼清楚,要等到大晉商人來了再說。”
“我家裡就二十匹馬,四十隻羊,十七頭牛,八隻駱駝,這夠換多少糧食?”
“牛和馬我舍不得,羊我隻願意交換十隻……”
牧民們議論著,臉上都是掩飾不住的擔憂,對即將開啟的未知交易十分害怕。
聽夠了牧民們的議論聲,巴勒米抬手,止住他們的議論。
“我們歸晉部也是大晉天子的部落,朔方的晉人不會賣我們太貴的價格。你們都清點一下自己家裡的牲畜,看看都能拿出多少來交易。
我先騎馬回來,晉商們已經帶著糧食過來了,他們還有半個時辰就到。”
再怎麼不舍,能換到糧食度過這個冬天才是最重要的,牧民們挨家挨戶聚在一起,家族內部討論能拿出多少動物交易糧食。
塔木圖有不一樣的想法,他想,如果大晉給他們買的糧食也並不是很貴的話,那他完全可以多買一些,拿去其他部落看看能不能賣,把自己買糧食的損失賺回來。
半個時辰之後,大晉的商隊開始出現在眾人視線之中,成群的馬和駱駝拉著車子往歸晉部過來。
車子很多,很大,就沒有進入歸晉部裡麵,在外麵停了下來。
攝圖和巴勒米迎了上去,和商隊領頭的人說這話,片刻之後,商隊首領一揮手,對著後麵喊話,讓他們開始往下卸東西。
一麻袋一麻袋的糧食被卸了下來,打開來給歸晉部的牧民看,分彆是麥子糙米、粟米和豆子。
見了這麼多的糧食,牧民們眼神熱切,心安了不少。
塔木圖主動上前,用他從前在晉商那裡買東西學會的晉話問道:“這些、糧食,一共多少,怎麼賣?”
他的晉話雖說帶著口音,但歸晉部除了巴勒米和攝圖,其他會主動去學晉話的人不多,因此商隊的人看他都還算喜歡。
“這次糧食隻拉來了幾千斤,分好幾種,不同的糧食價格不一樣,比如粟和麥……”
塔木圖聽完,比較一番覺得沒有很貴,他們每家付出2030隻羊,就可以讓一家人過到明年春天。
要知道糧食這種東西,就和鹽一樣,在草原上那是想買都沒處買的,有的吃哪裡還會嫌貴呢。
塔木圖在腦子裡算了一下,憂慮道:“這幾千斤的糧食,我們歸晉部可是有七千多個家庭,這些糧食,怕是不夠分吧?”
商隊領頭人指著塔木圖,對巴勒米誇道:“這才幾天,你們部落裡已經都有會算數的了。”
草原民族當然也是有他們的聰明人、學者,可這些一般都是貴族中的中貴族,甚至是管祭祀的神職人員,而歸晉部裡從上到下都是下層牧民,按理來說是不存在這種人才的。
攝圖也笑道:“塔木圖是我們部落第一個做生意的,為了掙錢,他自己每天都在算賬呢。”
巴勒米拍拍塔木圖的肩膀,對著其他同樣擔憂的牧民大聲道:“不知道你們會買多少糧食,就隻拉來了幾千斤。等今天買完之後,你們可以把要買的糧食都告訴商隊,商隊來登記,下次在給拉過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