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十四年春,已經八十歲的公孫弘卸下了丞相之職,要從長安回到洛陽養老了。
人到七十古來稀,公孫弘都活到了八十,並且還做丞相做到了八十歲,真稱得上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了。
他走的這天挑的是休沐日,家裡兒孫沒課也不用去衙門,都在家裡給他張羅行李。
昭明十年,長安城終於修建完畢,這座由陛下做主設計的城市,也開始履行它的政治職能。
公孫弘作為丞相,於昭明十年秋著百官遷往長安,就此,大晉的政治中心徹底定在了長安。
昭明五年,洛陽學宮正式招生開課,公孫弘家裡三個天才兒童都跟著入了學宮,跟在天子身邊修了天子的課,剩下的孩子都依舊在長安上小學,年紀大的在長安給陛下乾活,公孫家可謂是哪哪都有人。
現在過了好幾年,公孫弘退休了,洛陽那三個爭氣的孫兒依舊在學宮,雖然因為年紀太小不能任教,但是已經在不同的學科上成了天子助手,幫天子帶團隊帶學生,組織什麼項目研究。
所以公孫弘回洛陽,也不是老頭一個人住。
他弓著背,拄著拐杖,抬頭看著天上的燕子,聽著宮城裡的八聲鐘響,點點頭,也到了八點了。
這鐘樓是陛下拉著魯氏一起研究出來的,能精準的顯示時間,還能準點報時。
有錢的貴族人家會購買小巧的座鐘,而在長安和洛陽的城市裡頭,都有一座高高的鐘樓,長安小學、洛陽學宮以及現在的新長樂學宮裡,也會為學生上下課而修建一座小些的鐘樓。
鐘樓的修建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完成兩座重要城市的鐘樓修建後,由魯氏弟子帶的團隊,會和琅琊鄒氏的弟子一起去大晉其他城市,一邊修建鐘樓,一邊修建其他的氣象觀測設施。
雖說陛下在位,大晉前麵五年都風調雨順,但第六年,老天也終於開始恢複成大晉人習慣的樣子了。
為了方便百姓看時間,鐘上的時間都是那些簡單的符號數字,大家看久了,也會開始更改一些習慣,說什麼時辰的少了,說幾點鐘的多了。
所有人都在忙著給家裡老爺子收拾東西,公孫弘自己就搬個小馬紮,曬曬春日的太陽。
沒幾分鐘,相熟的老熟人們紛紛過來,要來送送他。
六十八歲的朱平給他拿來自家蒸的饅頭,讓他路上掰碎了泡湯喝,一邊抱怨他八十歲才退休,導致他這個下任丞相等到了今年才上任。
陛下拉著長安農學基地的人一直倒騰種麥子的學問,麥子逐漸多起來了,陛下又開始倒騰把麥子磨粉做成細糧麵食,現在在長安洛陽一帶也很流行。
隻是陛下一直還不滿意麥子的產量,磨成麵粉是頂級細糧,能吃得起的人不多,朱平給他送這些饅頭,這還真是送了好東西。
公孫弘笑著收了饅頭,說:“那沒辦法,誰讓我深受陛下信任,又跟著陛下學了一套養生之法呢。”
彆的不說,他們陛下教的養生法子那是真好啊,公孫弘就是天子養生之道的一號代言人。
二號代言人是求道真人,不熟的人可以叫他前齊王。
之所以是前齊王,是因為他第五信之已經不管齊國了,諸侯王退位給兒子,跑到天子身邊要做弟子跟他學道的,這真是古往今來第一個。
隻是人壽命有限,八十的他覺得自己就算還能活,身體其他機能也跟不上工作需要了,不能不退休了。
朱平表示:“你跟著陛下學養生的時候都多少歲了,我學的時候更年輕,以後在這丞相位置上,最少要做到八十一,再回洛陽。”
公孫弘做丞相這些年,朱平一直就還管著鹽鐵司。雖說其實品級上都是同級,位列五公,不過這下任丞相他可是從武帝朝一直等到了現在,十多年了,是真有怨念。
公孫弘哭笑不得,“這有什麼好比的,你現在跟我抱怨,也不怕以後被下個丞相抱怨。”
朱平還沒走,楊珺又來了。
“前些天有蜀商給我帶來了不少蜀地特產,我送些給公孫丞相路上帶著吃。”
大晉昭明八年,蜀地都江堰終於修好,這兩年蜀地的糧食產量節節攀升,除了本地人吃喝,都能還有多的供應其他地方了,除了蜀道難走些,蜀地現在可算是滋潤起來了。
楊珺這個蜀郡郡守也在蜀人的不舍中,回朝做起了自己的司空,管全國水務,這兩年都帶著人在長安修建小型水利設施,他幾個兒子也去了南邊給大晉的新地盤規劃水網。
蜀人長情,感念楊珺這些年為蜀地做的事,來到長安的蜀商都會帶些蜀地特產給他。
楊珺回朝後和朝中諸公慢慢熟絡起來,對公孫弘他們這些給陛下守場子,好讓陛下能放心外出的老臣,他都很是敬重。
尤其是他來長安之後,要修個什麼東西,給陛下上報通過了,朝廷其他部門都不卡他,人和錢都給的很足。
楊珺來了以後,其他官員也陸續過來送他,公孫弘通通不客氣的收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