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第一道題,沒把握好,都給看完了。
這會閉上眼睛,明明不想想的,但腦子不由自主的,便想起了第一道題,【新城三老、壺關三老論】。
若他沒記錯,新城三老指的是董公,而壺關三老,則是指令狐茂。
三老是個官職,並不是指三個老人。
其中董公是秦漢時期之人,當時劉邦領兵到洛陽,正在洛陽新城的董公攔下馬車,給劉邦獻計。
直接改變了劉邦發動戰爭的性質,使得爭奪權利的無義戰爭變成了討伐逆賊的正義之戰,讓劉邦占據了政治主動權。
師出有名,使得更多的賢才能人加入隊伍,最後助其取得天下。
而壺關三老令狐茂,在地方治理和文教方麵均有貢獻。
當時,在漢武帝晚年時發生了一件事。
奸臣江充指使人在太子宮中埋下巫偶,誣陷太子。
太子為自保殺了江充,後又被奸人誣陷,形勢所逼,不得已發動兵變。
漢武帝有了疑心,下令追殺太子。
群臣正不知所措,令狐茂站了出來,冒死上書漢武帝。
這兩人都是賢才能人,找到了共通點,這題倒也好寫很多。
不過沈舟倒也從這題裡麵,隱隱看出朝廷求賢若渴,迫切需要賢才能人的需求。
鄉試第三場考經史時務策五道。
沈舟後麵沒看清,把第一道題想了一遍後,便沉沉睡去。
醒來時,自然是一身酸痛不適。
但好在精神不錯。
他簡單吃了些東西,連忙把考題和筆墨硯這些東西拿出來擺放好。
第一道題做得很順,而第二道是關於討論稅收的,加賦還是不加賦。
沈舟思考了一會,便下筆了。
這道題,應該算是他的壓題。
沈舟也不知道自己寫過多少篇關於稅收的小論文了。
看到這個,不過是想了一下,便文思泉湧,寫得意猶未儘。
因著有字數要求,倒也濃縮成了精華。
後麵幾道,雖有遇到稍難的題,但沈舟還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把題做好了。
若說以前,他可能還想著,要是這次不過,他還年輕,總也會有機會的。
但經曆一遭之後,他已經不這樣想了。
再來一次,怕是要他的命。
所以這次的考試,沈舟做得異常認真。
往往是停下筆的那一刻,才能發覺身上有所不適。
這次也一樣。